的大军剿匪。”
十二万人是什么概念,他满洲的男丁也就差不多这个数。
“毕竟是享国两百多年的大明,底子真厚。”
可越是感叹大明底蕴深厚,皇太极对中原的觊觎之心就越发强烈。
议和是不可能议和的。
但借此机会,从崇祯手上狠狠地敲一笔竹杠,却是完全能做到的。
客观上来讲,皇太极确实是一代枭雄。
他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不仅能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良。
当初范文程只是给皇太极提供了入主中原的战略思路,欲得中原,必先夺取北京,威胁华北,再待天时。
但具体怎么夺取北京,范文程就抓瞎了,还得皇太极自己想办法。
而皇太极经过思考后,形象地提出了“伐明如伐树”的理论思想。
他不止一次强调道,要避免与明军硬碰硬、避免强攻坚城堡垒。
而是要通过不断的小规模骚扰、劫掠,逐步剪除其外围屏障,持续损耗大明的国力、军力、民心,
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待大明根基腐朽,再一举推倒这棵参天大树。
简单来说,就是不断给大明放血,等到它血流干了,自然也就亡了。
如今,面对主动送上门来的议和请求,皇太极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给大明“放大血”的绝佳机会。
于是他立刻召集心腹,拟定了一份狮子大开口的议和条件,并通过使者回报给了方一藻和高起潜。
其主要内容包括:
首先,皇太极要求明朝皇帝正式册封他为“大清皇帝”,以获得与大明平起平坐的政治地位;
其次,明朝需将山海关以外的全部土地割让给清朝;
最后,明朝每年需向清朝馈赠黄金五千两、白银五十万两,而清朝则以人参、貂皮等特产回赠;
这封信件传到方一藻和高起潜手中,两人只看了一眼,就吓得面如土色。
他们纵然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答应分毫,只能火速将皇太极的要求密报京师。
果然,当这份议和条件送到崇祯皇帝的御案上,朱由检只看了一眼,便勃然大怒。
他将奏疏狠狠摔在地上,怒骂道:
“建奴欺人太甚!”
“朕乃天朝上国皇帝,岂能向一隅叛逆屈膝纳岁,割地求和?”
“简直痴心妄想!”
一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