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可见到一盏盏的红灯笼,来来去去的奴仆下人也都换了新衣,脚步充满忙碌的味道。
此刻最忙碌的就是索缠枝的院子了。
少夫人临盆在即,年节的琐事倒成了次要的。
阀主夫人派了身边最得力的小李氏过来帮衬。
这位嬷嬷是夫人的远房侄女,在主院当差二十余年。
递茶送水、揣摩心意的功夫练得炉火纯青,是夫人眼前最得脸的人。
少夫人院里的事本由大管事小青梅一手打理。
主院来人后,她便把小李氏的吃住起居安排得妥帖周到,半分不敢怠慢。
小青梅借着送年礼的由头,挑了两匹手感软糯的细绒布,配着一匣酸甜的蜜饯果子送到小李氏房里。
东西不贵重,免得对方避嫌不收,却也精致得恰到好处,足够让小李氏心生暖意。
李氏夫人派侄女过来,不过是尽婆婆的本分,免得叫人说三道四,压根儿没动过旁的心思。
换孩子什么的,她是真没想过。小李氏自然也想不到更深层的关节,对小青梅这份懂分寸的美意,着实受用的很。
这会儿,小青梅刚处置完内宅的一些活计,正和小李氏在花厅里吃茶。
两人年岁差着二十多,却聊得投契。
从主院的晨昏规矩,说到天水城的湿冷气候,连院里腊梅开得比往年早这样的小事,都能絮叨半天。
忽然间,院外便传来丫鬟的通报声:“潘夫人带着年礼来看少夫人了。”
潘小晚回庄过年,自然要给临盆的少夫人备份薄礼。
只是索缠枝这几日已犯了好几次临盆征兆,医嘱需静养避客。
她便把绣着松鹤纹样的婴儿襁褓和几盒安胎补品交到小青梅手上,礼数算是尽到了。
小青梅待人接物素来温和周到,几句寒暄说得不卑不亢,让潘小晚也觉得如沐春风。
一旁的小李氏没怎么留意礼品,目光倒落在了随潘小晚同来的巧舌身上,脸上堆起笑来:
“巧儿丫头这才几个月不见,竟又长高了些,出落得越发水灵了。”
这话听在巧舌耳里,只觉得刺耳。
从前她在主院当粗使丫头时,小李氏连正眼都懒得瞧她。
如今她成了潘夫人身边的近人,而潘夫人的丈夫是手握实权的外务执事。
旁人都猜,再过两年,李府的掌院嬷嬷位子说不定就是她的。
小李氏这是提前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