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一时之间不知该作何反应。
是应该感到欣慰吗?还是应该保持警惕?或者,是对过去多年怨恨的一种讽刺?
以他两世的阅历,此刻心头也是五味杂陈,各种念头纷至沓来,理不清头绪。
杨政委见阳光明陷入沉思,眉头微蹙,知道这个消息对他冲击不小,便没有再出言调侃,而是耐心地等待他消化这些信息。
片刻后,杨振华继续将阳建雄的安排和盘托出,希望能进一步打消阳光明的疑虑:
“建雄已经提前咨询过了相关政策。
玉芬同志有了正式工作之后,就可以按照相关规定,作为单位正式职工,把户口迁到京都来。
珊珊是未成年子女,户口可以随母亲一起迁过来,这样上学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可以就近安排到好学校。
至于你奶奶……”
杨政委看向阳光明,目光中带着安抚,“老家村里已经没有直系亲属,她年纪大了,需要儿子赡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按照规定,她的户口也可以以投靠子女的名义,迁过来和你父亲一个户口。
等玉芬同志的户口落定之后,老太太提出要求,她的户口也可以和你母亲合并一起,操作上应该没有问题。
这些关键环节,建雄都已经提前咨询清楚,政策上是允许的,不会有大的障碍。
他办事一向谨慎,尤其是涉及到家人,更是反复确认,确保万无一失。”
杨政委语气肯定,给了阳光明一颗定心丸,同时也间接塑造了一个细心负责的父亲形象。
“现在唯一还没有完全落实的,就是住房问题。”
杨政委话锋一转,提到了现实的困难,语气也变得务实起来,“这需要等玉芬同志正式报到、工作关系转入之后,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房源情况,才能按照职工的资历和家庭人口,申请分配到相应的住房。
不过,光明,你要有个心理准备,以玉芬同志刚参加工作的资历和岗位,就算能分到房,面积肯定也不会太大,条件可能比较简陋,很可能只是简子楼里的一个单间,或者是两间平房。”
听到住房问题,阳光明从复杂的思绪中回过神来,他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对于这个时代的住房紧张状况,他有着比常人更深刻的认知。
“杨政委,分房按政策来,我们理解。
组织上能解决工作户口,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不管面积大小,先有个落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