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就行,总比在农村提心吊胆、朝不保夕要强得多。
我们能吃苦,也愿意克服困难。”
他顿了顿,觉得有必要将自己的另一个想法说出来,这关系到家人未来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奶奶的适应问题。
“不过,关于住房,我其实还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如果……我是说如果,有合适的私房转让,比如独门独院的院子,或者面积稍大一些、能保证基本生活空间的私房,我们更倾向于选择这种方式。”
他看到杨政委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便详细解释道:“主要是考虑我奶奶,她在农村生活惯了,住惯了宽敞的平房,有自己的小院儿,可以晒太阳、活动筋骨。
一下子住进单元楼里,空间狭小,上下楼梯也不方便,周围没有熟悉的邻里环境,她可能会感到憋闷、不适应,对身体反而不利。
如果有个院子,哪怕小一点,她能摆弄摆弄,种点蔬菜,有点事做,有点念想,也能更快地适应城里的生活,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
我娘白天工作,珊珊上学,有个院子,奶奶也能有个活动的空间,不至于整天困在几平方米的小屋里发呆。”
光明的这个提议,显然出乎了杨政委的意料,或者说,完全不在阳建雄之前的考虑范围之内。
杨政委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椅子扶手,脸上露出些许为难的神色,眉头也微微皱起,显然在思考如何回应这个有些“超纲”的请求。
“光明,你的这个想法……是好的,为老人考虑得很周到。孝心可嘉。”
杨政委先是肯定了他的出发点,但随即语气凝重地开始分析现实困境,“但是,实现的难度非常大,可以说希望渺茫。”
他伸出手指,“首先是房源问题。
现在城里住房多么紧张,你可能没有直观概念。
各个单位都在为职工住房发愁,排队等房的人能排出去好几里地。
私人手里能交易的房子,凤毛麟角。这需要碰运气,而且是大运气。”
他进一步解释,语气严肃,意在让阳光明知难而退:“五六年私房改造之后,政策收得很紧。
以前那些空着的规模稍大些的私房,基本都已经被国家经租了,统一管理分配。
这部分房子不能私下转让,政策上是不允许的,房契都押在房管局呢,手续也根本办不下来。
现在理论上还能自由转让的私房,基本都是房主自家还在住着的,祖上留下来的房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