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就修炼得水火不侵、喜怒不形于色了呢。
原来也有让你发懵的时候!看来到底还是个年轻人嘛!”
他收住笑声,但眼角眉梢仍带着笑意,那是一种长辈看到晚辈露出符合年龄的反应时,所特有的宽和与有趣。
他收敛了玩笑的神色,认真解释道:“不逗你了。说实话,在这件事情上,你和你爹,你们父子俩算是想到一块儿去了。
这叫什么?这叫父子连心!
看来血缘这东西,有时候还真是不讲道理。”
阳光明心中的疑惑更甚。
他怎么会?他这个父亲不是早已将他们母子抛之脑后了吗?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他不知道的隐情?
无数个问号在脑海中闪现,但他没有打断,只是将这份惊疑压在心底,静静地听着,目光专注,表明自己正在认真倾听每一个字。
杨政委似乎很满意他这种沉得住气的态度,继续说道:
“建雄同志,他去年才从东北军区调来京都。以前离家远,隔着千山万水,老家的日子虽然不宽裕,但听说还算平稳,他也就没往这方面多想。
毕竟,他很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
可今年开春以后,情况越来越严峻,尤其是农村,日子更难熬了。
他侧面通过一些渠道了解过家里的情况,很关心,也很担忧。
他知道玉芬同志性子倔强要强,等闲不肯开口求人,尤其是求他。而老太太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长期在农村缺医少药,他实在放心不下。
为了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建雄早就动了心思,想给玉芬同志在城里安排一份正式工作。
老家县城或者京都这边都可以考虑。
不过他在老家那边反而没什么过硬的关系,县里各部门,人头不熟,操作起来反而束手束脚。
如果玉芬同志愿意来京都,对他来说,借助在军区的关系网和一些老战友的人情,操作起来反而更简单些。
建雄自己呢,不太好直接跟家里联系,毕竟……有些隔阂,这么多年也习惯了那种沉默的状态,贸然联系,怕引起误会,也怕玉芬同志那边反应激烈,反而坏事。”
杨政委说到这里,意味深长地看了阳光明一眼,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息,“他本打算先跟你这个在京都上大学的儿子商量一下,听听你的意见,由你从中转圜,或许效果更好。
可惜,他第二次去学校找你,又没见上面。你们父子俩,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