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黎明破晓,钟鼓齐鸣。
未央宫前殿,文武百官依序鱼贯而入。
气氛相较于昨日的庆功宴,更添了几分庄重与肃穆。
今日乃是第二轮封赏大典。
主要针对伐魏中立功的中下层将领、官员。
以及一些后续的恩荫安排。
然而,端坐于皇位之上的,依旧是监国的太子刘禅。
御座之侧,那本属于皇帝刘备的位置,依旧空悬。
这无声的空缺,像一片阴云,笼罩在每一位大臣的心头。
尤其是那些追随刘备多年的老臣。
刘备依旧称病不朝,这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封赏仪式由刘禅主持,流程井然。
一份份诏书宣读下去,受赏者多是年轻面孔。
他们或因军功,或因在后勤、谋划等方面表现出色,得以擢升。
看着那些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年轻官员跪谢天恩。
位列朝班中后段的一些老臣,心中不免五味杂陈。
太常羊衜,一位以博学和谨慎著称的老臣,微微侧身。
向身旁的光禄勋刘琰低语,声音细若蚊蚋,却带着难以掩饰的忧思:
“刘公,陛下再度缺席,太子殿下大力擢拔新锐……”
“此中意味,颇堪玩味啊。”
“莫非……是在暗示我等老朽,当识时务。”
“该急流勇退,为后来者让路了?”
刘琰,作为刘备的同宗和老臣,闻言亦是面色凝重。
忍不住轻叹一声,回应道:
“羊公所言,何尝不是老夫心中所虑?”
“吾等得以立身朝堂,多赖陛下信重。”
“然如今……陛下龙体欠安。”
“太子急于培植肱骨,稳固根基。”
“吾辈夹在其中,进,难获新君全然信任。”
“退,又心有不甘,且恐家族衰落……”
“唉,着实是进退维谷,如坐针毡啊。”
他们的担忧,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功勋老臣的普遍心态。
一种在新旧交替之际的迷茫与不安。
而就在这暗流涌动之际,老相李翊出列了。
他步履沉稳,声音平和地向太子刘禅提请。
依朝廷选官制度,举荐其子李平、李安、李泰三人入朝效力。
此言一出,原本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