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安抚人心,稳定新附之地。
刘禅传唤前魏王曹叡上殿。
曹叡身着素服,低眉顺眼。
步履谨慎地来到殿中,跪伏于地,口称:
“罪臣曹叡,叩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
刘禅展开另一份诏书,宣读道:
“逆贼吴王刘永,此前曾擅封曹叡为骠骑将军。”
“此乃伪命,朝廷不予承认。”
其实此前朝廷是“默许”了这项封赏的。
但当时刘永还在蜀地拥兵自重,曹叡在成都也依然有一帮附庸。
所以为了稳住曹氏,朝廷是承认了刘永的封赏的。
但如今刘永被流放,曹氏也尽数被朝廷掌控。
那朝廷当然可以翻脸了。
这就是政治!
“然,我大汉以仁孝治天下,以宽厚待降臣。”
刘禅话锋一转,继续宣读:
“曹氏一族,既已归顺,便是我大汉子民。”
“特赐曹叡爵——安乐县公,食邑千户,居于洛阳。”
“望尔安分守己,共享太平。”
汉室开国只有四公,分别是:
李翊,关羽,陈登,还有张飞四人。
而曹叡看似封了一个安乐公,但待遇却仅仅相当于侯爵。
跟汉室的开国四公是比不了的。
之所以要封公,还是为了收买人心。
同时彰显朝廷的大度,汉室的仁厚。
毕竟,政治是讲脸面的游戏。
同时,这道诏书。
既否定了刘永的非法任命,撇清了与逆案的关系。
又给予了曹叡一个不失体面的爵位和生活保障,可谓恩威并施。
对于其他魏国旧臣,也大多保留了原有品阶或酌情安置,以示怀柔。
曹叡及一同上殿的几位魏国旧臣。
如程昱之子程武等人,皆暗自松了口气,连忙叩首谢恩。
所有封赏完毕。
刘禅下令于偏殿再排宴席,既为庆贺新晋之臣。
亦为安抚曹氏旧族,彰显大汉气度。
宴席之上,气氛相对轻松。
觥筹交错间,刘禅作为主人,发表了简短的讲话。
感谢众臣勠力同心,终使汉室重归一统。
并勉励新旧臣工,同心同德,共保江山。
酒过三巡,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