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低语的大殿,瞬间变得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或明或暗。
都聚焦在了李翊和他身后那三个略显紧张,但努力保持镇定的年轻人身上。
在李翊的提前运作与太子的首肯下,任命很快下达。
次子李平,至卫将军赵云麾下禁军之中。
担任一军侯,掌一部兵马,熟悉军务。
三子李安,入驻京兆尹府。
为京兆尹丞,辅佐治理帝都民政、刑狱。
幼子李泰,则被安排至掌管全国军械制造、储备的武库令麾下。
担任武库丞,接触帝国最为核心的军事装备机密。
这三个职位,品阶皆不算高。
看似只是寻常的历练起点。
然而,朝堂之上,皆是明眼人。
稍加思索,便能察觉其中深意。
李平入禁军,李安掌京畿民政佐贰,李泰控武库之副……
再加上昨日刚刚擢升为骠骑将军、俨然已成为李家下一代领军人物。
甚至被视作李翊接班人的长子李治。
李氏一门,其势力触角。
已然深深地、系统地嵌入了京城的军事防务、民政管理以及战略资源的核心环节!
尽管部分与李家并非同一派系。
或对李家权势膨胀心存忌惮的老牌权贵,如王浚等人。
心中对此安排颇为不满,暗自皱眉。
但面对李翊那如日中天的威望与太子明显支持的态度。
竟无人敢在此时站出来,提出异议。
他们只能将这份不安与忌惮压在心底。
眼睁睁看着李家对京城乃至整个朝廷的掌控力。
以一种无可阻挡的姿态,变得更加牢固、更加无孔不入。
在对年轻新贵的封赏接近尾声时,太子刘禅清了清嗓子。
目光转向了文官班列之首的诸葛亮。
殿内气氛再次为之一变,众人皆知,重头戏即将上演。
“内阁首相、琅琊侯诸葛亮上前听封!”
内侍尖细的声音响起。
诸葛亮手持玉笏,稳步出列,躬身行礼:
“臣诸葛亮在。”
显然,仅是靠增加食邑,是不足以彰显诸葛亮的伐魏之功的。
人家毕竟是伐魏主帅,肯定是灭魏的第一功臣。
昨日的第一轮封赏大典,则是单纯想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