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近乎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力和远超同龄人的学习理解能力与思维深度。
在清华的那段时光,他不仅巩固了本科阶段的知识,更是以极高的效率,将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基础课程重新梳理、深化,构建了极为牢固的知识框架。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拥有对这个学科未来数十年发展脉络的宏观视野和深刻理解。
这让他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上,看待当前领域内的许多问题和争论,在面对一些开放性、前瞻性甚至有些刁钻的问题时,能够拥有一种独特的近乎“降维打击”般的洞察力和解题思路。
他在心中快速估算了一下:如果集中全部精力,充分利用斯坦福图书馆无与伦比的资源,针对性地补充一些前沿知识和特定领域的细节,他有相当大的把握在一个月内完成准备,并通过这场至关重要的考试。
一旦成功,他将直接跳过硕士阶段,进入博士课程的学习和研究,这不仅能大幅缩短获得博士学位的时间,超出国内和联络处对他的预期,更能为他争取到极其宝贵的可以自主安排的时间窗口,以便能尽早开始启动他脑海中那些关乎未来的“计划”。
下定决心的第一步,是去见他的临时学术顾问,一位名叫罗伯特·戴维森的副教授。
根据材料介绍,戴维森教授年纪不大,三十五六岁,主要研究方向是分布式系统。
敲开戴维森教授办公室的门,阳光明看到的是一个与想象中相差无几的场景。
办公室不算大,但几乎被书籍、论文预印本和各种图纸淹没。
一台看上去颇为笨重的计算机终端放在角落的桌子上,绿色的光标在黑色的屏幕上闪烁跳跃。
戴维森教授本人穿着一件带着褶皱的格子衬衫和一条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头发有些蓬乱,正埋头在一堆文件中写着什么,典型的硅谷学者形象。
“请进!”听到敲门声,他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目光透过镜片落在阳光明身上,“你是……阳光明?来自清华大学的那位?”他翻了翻手边的文件夹,语气随意而友好。
“是的,戴维森教授,你好,打扰你了。”阳光明看上去很松弛,眼神中透露着强烈的自信。
“欢迎来到斯坦福。坐吧。”戴维森教授指了指桌对面一把堆着几本书的椅子,“你的材料我看过了,基础很扎实。那么,对于在斯坦福的学习,你有什么具体的想法或初步计划吗?”
阳光明将椅子上的书轻轻挪到一旁,端正地坐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