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伏、被阳光晒成金黄色的丘陵。
校园里,自行车穿梭往来,清脆的铃声不时响起。
学生们三三两两,或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看书,或围坐在一起热烈交谈,他们脸上洋溢着的自由、自信与活力,构成了这里最生动的风景线。
这一切,与清华园那种规整对称、庄严肃穆、充满历史厚重感的东方园林气息,形成了极其鲜明乃至强烈的对比。
这是一种源自不同文化底蕴和生活方式的美学碰撞。
在联络处人员的细致安排下,两位同行的访问学者王老师和李老师,被安置在校外一个华人家庭寄宿,这样既能节省不少费用,也便于他们更快地适应异国他乡的生活和环境。
而作为全日制学位生的阳光明,则需直接入住校园内的研究生公寓。
与联络处人员及两位老师道别后,阳光明提着略显简陋的行李,独自按照地图指示,前往分配到的宿舍楼。
他的宿舍是一栋看起来崭新的两层公寓式建筑,他被分配在二楼的一个两人间。
推开房门,房间不算宽敞,但干净整洁,设施实用。
两张简单的单人床分别靠墙放置,两张书桌,两个衣柜,还有一个带着淋浴的独立卫生间。
与他同屋的是一位名叫马克的美国学生,主修电子工程。
马克是个身材高瘦、脸上带着些雀斑、头发卷曲的小伙子。
看到阳光明进来,他放下手中的杂志,好奇地打量了他几眼,随即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主动伸出手,用一种带着明显南方拖腔的英语热情地说道:“嘿!你就是我的新室友?我是马克,欢迎来到斯坦福!”
“你好,马克,我是阳光明,来自中国,计算机科学专业。”阳光明微笑着,用力握了握对方的手,用流利的美式英语清晰地回应。
“哇哦!你的英语真棒!几乎听不出口音!”马克惊讶地挑了挑眉,蓝色的眼睛里充满了真诚的赞叹。
他随即热情地帮着阳光明安置行李,并像个熟练的导游一样,向他介绍了公寓楼里的公共厨房、洗衣房、娱乐室等基本设施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
阳光明一边听着,一边手脚麻利地开始整理自己的物品。
他将为数不多的几件衣物仔细挂进属于他的那个衣柜;然后把从国内带来的专业书籍、参考资料和厚厚的笔记,分门别类、整齐地码放在书桌上;最后,他从行李箱最里层,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个木质相框,里面嵌着一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