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气,能吃苦,心眼实在。”
说到这里,陈卫红的眼角有点湿润。
阳光明理解她此时的感触,她说的虽然平淡,但她一个城里姑娘,能够赢得老乡的尊重,不知道背后吃了多少苦。
陈卫红继续讲述:“再后来,公社里开始有工农兵大学生的推荐名额。我们寨子大,劳动力多,在生产公社里说话有些分量,几乎每年都能分到一个名额。
去年的名额,给了寨子里一个表现特别好的本地后生。
今年上面有了新精神,说要适当照顾知青,村里今年的名额最好优先考虑知青。
寨子里就我和另外一个从北方来的男知青,各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符合推荐条件。”
听到这里,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知道故事到了最关键的地方。
“那个男知青是河北人,干活也特别舍得力气,为人豪爽,表现一点也不比我差。
说实话,当时我心里也没底,觉得希望不大,已经做好了继续扎根农村的准备。”
陈卫红顿了顿,似乎在回忆当时等待结果时的紧张心情,“后来,大队和公社组织了评议,我们俩的表现都得到了肯定,可以说是难分伯仲。但最后定名额的时候,那名男知青……他自己主动放弃了。”
“放弃了?为什么呀?”张秀英忍不住插嘴问道,脸上写满了不解。
“因为今年有了新的规定。”
陈卫红解释道:“光有生产队的推荐还不够,被推荐的人还要参加县里统一组织的文化课考试,成绩合格才能被录取。
那名男知青……家里条件更困难,只是初中毕业,底子差,上学的时候成绩也不好,他怕考试通不过,白白浪费了这么宝贵的名额,还给自己和寨子丢人。
他考虑了很长时间,最后主动去找了支书,说把今年的机会让给我了,说我文化课基础比他好,考上的把握更大些。”
天井里响起一阵唏嘘声。
有人替那个男知青感到惋惜,也有更多的人为陈卫红感到庆幸,觉得她运气真好。
“这么说起来,卫红你还真是有点运气成分在里头。”阳光明点点头,心中明了。
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能最终胜出,个人的努力拼搏和关键时刻的运气,缺一不可。
“是的。”陈卫红坦然地承认,“如果那名男知青不放弃,这个名额未必能落到我头上。所以我心里,也一直挺感激他的,觉得欠了他一个大人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