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有深意地扫过报纸的某个版面,然后转身离开了,脚步似乎比平时更轻快些。
阳光明心有所感,立刻放下手中的钢笔,拿起那份还带着印刷余温的报纸。
报纸是四开大小,头版通常是重要的社论和时政新闻。他迅速翻动着纸张,目光敏锐地扫过一个个版面标题:要闻版、经济版、文化版……翻到第三版,他的目光定住了。
在第三版一个醒目的位置——“思想论坛”专栏下,他看到了那个熟悉的标题:《扎根基层沃土,锤炼红心——一名青年干部的思想实践报告》。
标题下方,清晰地印着:红星国棉厂阳光明。
一股热流从心底涌起,迅速扩散到四肢百骸。
他快速扫视着排版清晰的铅字,正是他精心修改后的文章。
文章位置显眼,占据了专栏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没有任何删节。
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克制的如释重负的笑意。
成了,这一步,稳稳地踏了出去。
他没有过多停留,立刻拿起报纸,步伐沉稳地走向里间赵国栋的办公室,轻轻敲了敲门。
笃笃笃。
“进来。”赵国栋的声音传来。
阳光明推门进去,走到赵国栋宽大的办公桌前,将那份翻开的《沪海日报》放在他面前,手指准确地指向那篇文章的位置。
赵国栋的目光从手中的文件移开,落在报纸的标题和署名上。
他眼神骤然一亮,像被点燃的火星。他没有立刻阅读内容,而是抬起头,看向站在桌前的阳光明,脸上是毫不掩饰的赞许和一种“果然如此”的了然。
他用力地点点头,嘴角上扬,只说了两个字,却字字千钧:“很好!”
无需多言。这份刊载在《沪海日报》上的文章,其分量和影响力,在红星国棉厂这样的大型国营单位里,不言而喻。
它不仅仅代表阳光明个人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深度,更给厂里带来了荣誉,证明了红星厂在青年干部培养上的成效。
这份来自市一级党报的肯定,比任何内部评价都更有说服力。
接下来的几天,阳光明能清晰地感受到厂里气氛的微妙变化。
在走廊里遇到其他科室的领导,对方会主动笑着点头打招呼,眼神里多了几分由衷的认可和欣赏。
厂宣传科的同志特意过来表达了祝贺,言语间透着想取经的意味。
赵国栋在一次小范围的书记碰头会后,看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