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观点,引用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中的相关论述,将那些来自生产一线的具体事例——
如何在仓库案中细心排查线索,如何在设备改造中虚心向老技工请教,如何化解工人间的矛盾——
嵌入得更具普遍性和说服力,使之成为论证“实践出真知”、“群众路线是根本”的有力论据。
他反复推敲标题,在几个备选方案中犹豫:《在基层实践中锤炼思想》、《青年干部成长之路》、《从实践中来,到群众中去》……
最终,他选择了《扎根基层沃土,锤炼红心——一名青年干部的思想实践报告》。这个标题既点明了主题,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稿纸上的字迹经过反复誊写,更加端正清晰。
阳光明通读一遍,感觉文章骨架硬朗,血肉丰满,既有思想高度,又不失实践的烟火气。理论部分不显得空洞,事例部分也不流于琐碎。他满意地合上稿子。不需要再拖了。
第三天上午,他抽空去了趟厂区附近的邮局。
邮局里人来人往,绿色的柜台,穿着墨绿色制服的营业员。
他买来崭新的信封和八分钱的邮票,信封是那种最普通的牛皮纸信封。他将誊写工整的稿件小心折迭好,装入信封。
在信封的左上角,他工整地写下了自己的单位地址:红星国棉厂厂务办。在收件地址栏,他更加工整地写下:《沪海日报》编辑部。
然后,贴上邮票,将这份承载着期望的稿件,郑重地投进了墨绿色的邮筒。邮筒发出沉闷的“咚”的一声响,稿件踏上了未知却充满希望的旅程。
等待的日子,平静如常。
阳光明照旧是赵国栋身边那个高效、沉稳、思虑周密的秘书。
厂务办的工作有条不紊:协调各部门会议,处理流转的文件,传达厂领导的指示,整理汇总生产数据报表。
他并未过多向赵国栋提及投稿的事,赵国栋也默契地没有追问。两人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无声的共识:有些事,做了,比说了更重要。结果,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语言。
大约一周后,一个寻常的工作日上午。
阳光明正伏案整理着厂里第一季度的生产数据报表,纸张上密密麻麻的数字需要仔细核对。
党委办公室的小李拿着一份散发着新鲜油墨清香的《沪海日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喜色。
“阳秘书,今天的日报。”小李将报纸轻轻放在阳光明桌角,目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