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目光扫过电报上那行简短的铅字。
他注意到电报的落款是“耀”,看来二姐香梅那份探亲假,最终还是被二哥独占了。
一丝复杂情绪掠过心头,但很快被即将团聚的期待压下。
十六号这天,石库门阳家弥漫着一种近乎节日的躁动。
午饭比平日提前了大半个钟头。
饭桌上,张秀英几乎没动筷子,一个劲儿地催促:“明明,快点吃,吃饱点好有力气蹬车子。火车不等人,要早点去候着!路上当心点!”
“晓得了,姆妈。”阳光明加快速度扒完碗里的饭。
李桂花手脚麻利地收拾碗筷,阳光辉则闷声检查着倚在门边的那辆簇新的“永久”牌二八大杠,用一块半旧的棉纱,把本已锃亮的车架和镀铬的车圈又细细擦了一遍。
“车子擦得再亮有啥用?路上灰大得很。”李桂花嘴上说着,眼睛却忍不住瞟向那辆新车,带着点自豪。
“早点去,占个好位置,一眼就能看到耀耀出来。”
张秀英又一次叮嘱,目光殷切地落在小儿子身上。
阳光明穿上那件洗得发白但熨烫平整的藏蓝色“的卡”中山装——这是他最体面的“干部装”。他理了理领口,推起自行车。
“姆妈,阿爸,阿哥,阿嫂,我走了。”他跨上车座,脚下一蹬,崭新的链条发出清脆悦耳的转动声。
自行车灵巧地穿过狭窄的弄堂口,汇入了星期天午后略显稀疏的人流。
深秋的上海,街道两旁的法国梧桐叶子落了大半,枯黄的叶片打着旋儿被冷风卷起。
阳光明奋力蹬着车,深秋的凉意扑面,却吹不散他心头的热切。车轮碾过马路,偶尔压到松动的石板,发出“咯噔”的轻响。
他脑海里反复勾勒着二哥的样子,信里那些诉苦的字眼,让他做好了见到一个憔悴不堪、甚至可能带着怨气的二哥的准备。
火车站永远是喧嚣的漩涡。
巨大的穹顶下,人声鼎沸,南腔北调的方言混杂着广播喇叭里字正腔圆的报站声。
阳光明把自行车寄存在站外看车处,小心地锁好,拿着木牌站在出站口等候。
巨大的列车时刻表下人头攒动。
他踮起脚,目光在车次那一栏搜寻。鲜红的“晚点约30分钟”几个粉笔字,像一盆冷水,浇在他一路赶来的热切上。
他叹了口气,找了个人稍微少点的角落,背靠着冰凉的水磨石柱子,耐心等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