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陕西方面,江瀚并不担心。
邓阳在汉中也有两三个年头了,不论是官方背景还是官军身份,他都具备。
此前在巡视剑州大营时,他已经发了一封密信给邓阳,让他负责在汉中组建情报网络。
其实也不用江瀚特意提醒,邓阳如今在汉中可以说混得是风生水起。
自从邓玘率部起义之后,汉中的官员和王府就收敛了不少,生怕再把汉中的哪一部官军给逼反了。
要知道邓玘当初可是宰了个参将才跑去四川的,万一哪天有人想不开,放开把守的官道引贼攻城,他们可就全完了。
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汉中知府王在台和瑞王朱常浩一致决定,必须要在军中拉拢一个值得信赖的将领。
两人左挑右选,镇守金牛道的那个邓参将还算不错,懂礼数,知进退,就是他了。
邓阳也瞅准了这个时机,一举打入了敌人的核心圈子。
他先是利用手上的药材、蜀锦等紧俏物资,以节敬的名义,大肆向知府衙门和王府送礼,以拉近双方关系。
而王在台和朱常浩也投桃报李,给了邓阳一个采买的差事,让他从金牛道大量走私川盐、夏布、蜀锦等物资。
一来二去,双方的交情也就越来越深了。
甚至发展到后来,邓阳出入衙门和王府都不用提前递贴,直接上门就是。
简直就跟回了自己家一样,闲庭信步。
借着这层关系,邓阳才得以在汉中从容布局。
他把麾下的兵丁撒出去,化装成商队护卫、客栈伙计、乃至游方郎中,渗透到了各处要害。
探子们不仅绘制了详尽的汉中防务舆图,标注了各处关隘、粮仓、军械库的位置,甚至还摸清了当地守军的兵力部署。
不仅如此,邓阳甚至连王在台与巡抚孙传庭往来公文的详情,都能获悉一二。
得益于邓阳源源不断传回的情报,江瀚对汉中的局势可谓是了如指掌。
毫不夸张的说,凭借这些情报以及在邓阳手上的三千兵马,江瀚想要拿下汉中简直是手到擒来。
邓阳也曾数次来信,言语间跃跃欲试,询问王师何时出兵北上,也好配合建功立业。
然而,江瀚却始终将其按下不表,未曾正面答复此事。
在他的心中,邓阳的战略价值其实远在于汉中之上。
毕竟地盘就摆在那里,想打随时可以打,但人才是最关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