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师部队。
大明水师的核心力量都集中在南京、安庆、九江等沿江重镇,负责拱卫留都与漕运安全,四川的军事防御重心始终在陆路。
再加上元末时期,夏蜀政权曾依托水师在四川割据一方,甚至还一度打退了汤和率领的明军水师。
因此,朱元璋在灭掉夏蜀后,刻意削弱了四川的水上力量。
终明一朝,四川都没有一支大规模的水师部队。
只有重庆、泸州、叙州等地,才有一些卫所配备水师战船,但任务也多是巡逻治安、缉私捕盗、运输兵员等杂事。
随着卫所制度崩坏,这些地方的战船也大多年久失修,不堪一用。
原本的水军士兵,要么沦为纤夫、杂役;要么就成了在河道上设卡的路霸,毫无战斗力可言。
也正因为如此,当初李老歪得知将由他负责兴建水师时,心里是一百个不乐意。
缺船又缺人,哪有条件兴建水师?
但没办法,江瀚的命令他又不敢违抗,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在请教了一众同僚后,李老歪也算是摸索出了一条路。
既然短期内无法建造大型战船,那就退而求其次,大量征用民间船只,先把架子搭起来再说。
像是大型漕船、盐船等,经过挑选后,便可以将其改造成战船。
在船舷部位加装防护木板,并在船头、船尾开辟炮位,用于安装一些中小型的火炮。
如此,总算才改装出了一批堪用的“准战船”,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
对于水军士兵,他则是采取了两种办法。
一方面,尽量从重庆、泸州、叙州等地卫所,招募原来明军水兵;
尽管这帮人疏于训练,但至少还懂得最基本的操船、驶帆、辨识水文等技能,只要严加训练,总比让陆军这帮旱鸭子从头学起来要快。
而另一方面,李老歪又将目光投向了长江及其支流上。
在这些地方,长期活跃着大量的漕帮子弟、以及世代打渔的渔民。
这帮人自幼与水为伴,精通水性不说,而且还很熟悉每一段航道的水文情况,是天生的水兵苗子。
李老歪开出了与战兵相同的高额月响,才顺利地把这批人收编入伍。
当然了,在正式入伍前,这些漕帮子弟、渔民疍户们都必须在新兵营待上一段时间。
毕竟都来自民间江湖,背景复杂,不仅要查清楚身世,同时也要整训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