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进一步提升硝石的运输效率,官吏们把重点放在了扩建涪江、以及其支流灵溪河上的河运码头。
就在焦煜忙于行政体系升级的同时,周光宇则肩负起了产业升级的重任。
王上搞出来这么大的阵仗,足见其对硝化厂的重视程度,周光宇自然不敢怠慢。
他带着工部同僚与匠头,反复勘探老君山麓至灵溪河畔的地形,精心规划着厂区的整体布局。
在他的规划中,硝化厂一定要临近水源,便于取水与原料运输,但核心生产、储藏区域需要远离百姓居住的重华县。
尤其是危险系数最高的火药坊、以及存放大量成品的硝石仓库,必须设置在远离其他建筑的开阔地,还要有专人把守。
厂区被分成了几个不同主要区域,首先是行政与生活区。
要有工部驻场的总办处、账房、物料库、匠户宿舍、食堂、医馆等,形成管理和生活中心。
在靠近硝洞运输路线入口的位置,要设立硝土堆场和初步分拣区,对开采出的原料进行首次筛选分类。
按制硝工艺流程,作业区被分成了四个部分。
首先是浸泡过滤区,主要是修建大量石槽,并配套引水、排水渠。
其次是处理区,在这需要搭建装有大量陶瓮、瓦缸的通风棚屋,用以进行加明矾沉淀、草木灰沥碱等工序。
然后是煮炼区,以及干燥区:主要用于熬硝以及冷却等工序。
经过生产区域出来的硝石,将被送往两个不同的工坊。
如果是盆硝,就送往火药坊;如果是纯度更高的净硝,则会被送往制肥坊。
火药坊设在厂区最偏僻的角落,有独立的高墙、壕沟,以及卫戍营的单独岗哨,管理严格。
而制肥坊则相对独立,主要负责把净硝与各种粪肥、堆肥、淤肥配比混合,筛选出最佳的配方。
不出一年时间,一个集齐军工生产、化肥制造的重镇,就将在老君山的清山绿水之间拔地而起。
而就在江油州上下为了行政和产业升级忙得热火朝天之时,江瀚一行人已经悄然离开了江油,准备前往龙安府。
出于安全考量,江瀚此行一律不走水路,只走官道。
毕竟江河水上变数难测,风险远高于陆地。
从江油前往保宁府,需要经青林口,过武连驿,抵达剑州,随后从剑州南下,便能抵达保宁府城。
可当江瀚的车驾刚走出青林口地界时,前方的官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