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虽绚烂,但终归只是昙花一现,该忙的军政要务一点也不能耽搁。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江瀚便在焦煜的陪同下,前往了位于老君山脚下的制硝工坊。
老君山并非一座孤峰,而是一片连绵起伏的群山,由严家岩、老君山、魔芋山、藏王寨山等大小山峦组成。
看着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焦煜还提起了一个当地流传颇广的传说。
老君山不仅以硝石闻名西南,更有一桩明廷辛秘。
相传当年靖难之役后,建文帝朱允炆曾带着九名亲信从地宫秘密出逃,几经辗转,来到了老君山的群峰中。
眼见复国无望,于是他便在山中的古刹龙泉寺内,削发为僧,以此避祸。
直到仁宗即位,下诏宽宥了建文旧臣及其后裔,朱允炆才离开龙泉寺,云游四方,最终不知所终。
据民间传言,山中的藏王寨,所藏的便是这位落难的明惠帝。
江瀚听罢,望着远处高耸幽深的山峦,只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
靖难旧事,早已烟消云散,如今这片山峦里藏着的,是他最为看重的硝石基地。
行至老君山麓,眼前景象豁然开朗。
二十余座青砖砌成的作坊,沿着山势一字排开,规整而宽敞。
作坊之外,随处可见身着靛蓝色号服的匠人们忙碌的身影:
有的肩挑背扛,正从骡车上卸下新采的硝土;
有的在石槽边奋力搅拌着硝水,还有的正在晾晒硝石,一派井井有条的景象。
相比于前年李兴怀初来时“民众皆藏匿群山”的萧瑟景象,已经是天壤之别。
江瀚一行人抵达时,制硝所的主事周光宇早已在此恭候多时。
周光宇年约四十,皮肤黝黑粗糙,一双手指节粗大,布满了老茧。
他原先是匠户出身,因技艺精湛、为人可靠,后来被提拔成了工部虞衡清吏司的主事。
因农部与工部联合督办硝务,周光宇便被委以重任,留在了江油的群山之间。
他主要负责管理硝匠户,监督、核验硝石的生产与质量。
见到江瀚,周光宇有些激动,连忙上前躬身行礼:
“臣周光宇,恭迎王上大驾!”
“周主事不必多礼。”
江瀚抢上一步,亲手将他扶起,又用力拍了拍他那结实的肩膀,鼓励道:
“倒是辛苦你了,丢下妻儿,常年留守在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