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
但毫无疑问,这块“国玺”最为重要。
赵朔也不知道,他所建立的这个国度,能存在多少年。他只希望新朝建立,得到这块国玺之时,统率的疆域不要少于如今的大元。
其二,加紧新官服的制作。
从华夏传统的角度考虑,建立新朝,就要改变官员服色,以示与前朝不同。
人类是视觉动物,没有比视野所见的变化,对心理的冲击最大了。
但话说回来,也没什么好变的,天下无非就是那么几个颜色。
唐朝三品以上为紫色,四至五品为绯色(红色),六至七品为绿色,八至九品青色。
宋代和唐代基本等同。
只是唐代官服为圆领襕袍,搭配乌皮六合靴、鱼袋等饰物;宋代改为展脚幞头(硬质多边角造型),公服常穿白绫袜配黑皮履,并增加方心曲领等配饰。
大元建立新朝,颜色也没什么好变的。
只是仿后世明朝,在官服上绣以禽兽。文官用禽鸟,象征文采、德行。武官用走兽,象征勇猛、力量。
另外,以乌纱帽取代唐宋时期的幞头。
其三,改变奏章格式。
其实就是加上了赵朔钦定的标点符号。
虽然华夏古代早就有了“句读”,但是正规的公文和奏章上是没有“句读”的。
赵朔早就想加上标点符号,提高处理公文的效率以及避免歧义了。
但是,话说回来,这并不是什么紧急之事,而且会受到不小的阻力。之前行之,有些得不偿失。
如今大元建立,万象更新,要显示出与之前朝代的不同,正是推行标点符号的最佳良机。
于是乎,中书省微微露出点口风,一篇篇标注了标点符号进劝进的奏章,如同雪花一般飞入了赵朔的行在。
十二月十九,赵朔的车驾终于到了中都郊外。
耶律楚材率领中都文武官员,数十万军民百姓相迎,再次劝进赵朔为华夏天子。
三辞三让的程序早就走完了,天可汗都当上了,赵朔当然没有矫情地说什么“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而是传下了新的旨意:皇天有命,万民拥戴,众望所归,不敢推辞。
一二五零的正月初一,赵朔登基的仪式,正式在中都南郊举行。
临时筑起的圜丘坛高九丈,以黄土垒就,象征“天子居中,沟通天地”。坛分三层,层层环以身着玄甲、持戟而立的禁卫军士,他们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