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了。
比如汉朝的王昭君,为了避晋文帝司马昭的讳,改成了王明君,后人也就习惯性地称她为“明妃”。
比如为了避李世民的讳,民部改成了户部。比如为了避李渊的讳,龙渊剑改成了龙泉剑。
给百姓们带来了太多的不便。
后来,宋朝皇帝为了避免扰民,登基之前要先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生僻字。
赵朔觉得太麻烦了。
他既不想改名字,也不想民间禁用“朔”字。
再说了,人们称呼“赵朔汗国”都多少年了?赵朔管得了国内的子民,还管得了其他国家不成?
所以,赵朔干脆,把避讳彻底取消掉。
当然了,没人会真的直接对赵朔称“赵朔”的。只是在其他场合说或者写了“朔”字,或者不小心说出了“赵朔”二字,不会被朝廷追究治罪而已。
“其二,朕百年之后,才开始修建陵墓,百日内完成。朕之后世子孙,都应以此为例。否则,即非朕之子孙!”
帝王修建豪华的陵墓,对国力的消耗真是太大了。历朝历代,皇帝登基不久后,就开始选址并动工修建自己的陵墓,这个过程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
宋朝是个例外。
这个朝代吸取了前朝的教训,规定皇帝去世后,才开始修建皇帝陵墓,并且严格限制了七个月的时间,正所谓“七月而葬”。
到了明朝,就又退步回去了,依旧皇帝登基后就开始修建豪华的陵墓。
何必呢?
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还不如留在人间,赵朔对此相当看地开。
所以,他参考宋朝的制度,将修建坟茔的时间限制在百日之内。仅仅一百天的时间,再铺张浪费又能铺张浪费到哪去?
“其三,凡朕之后世子孙,未获封地者,每代皆降等袭爵。七代之后,降为庶民。古语有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朕之恩泽如能庇佑子孙七世,已是皇天厚爱矣,怎可贪得无厌?”
这就是避免宗室繁衍,国家不堪重负了。
赵朔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如同玉磬敲击,在庄严肃穆的旷野上空回荡。那三道旨意,一道比一道惊世骇俗,像三记重锤,狠狠砸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口。
起初是死一般的寂静。
取消避讳?千年以来,“为尊者讳”是礼法的基石,是维护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无形屏障。直呼皇帝名讳乃是大不敬之罪,足以掉脑袋!赵朔为了不扰民,竟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