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社追求的‘开放’、‘共享’理念,恐怕会背道而驰。”
夏允彝听完,惊叹于这种模式的创新性,这确实是在“天下为公”理念下的一种大胆实践,试图在小范围内实现“生产者当家作主”。
但其内在的、导向小团体利益固化的逻辑缺陷,也同样清晰。
夏允彝想了想道:“此制利弊皆极鲜明。虽范围狭小,缺陷不少,然确是一条未曾设想的路径。若能持续改进,补其弊端,或许真能为我民朝走出一条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康庄大道,亦未可知。”
“我民朝根基是工匠,即便失败,夯实的也是根基,可谓是有利无害,这样的探索总比大明时期圈养几十万宗亲要好。”
朱由检无言以对,的确,比起大明的王公贵族每年白领朝廷的俸禄,这些工匠还是要自己做工,民朝工匠地位等同于大明的士绅贵族,这样一对付这点探索的学费又算不了什么。
十月二十六日,元首府办公室。
办公室内陈设简朴,最引人注目的是占据了整面墙的书架,以及一张巨大的、标注着民朝疆域与主要铁路网、工业区分布的地图。
刘永在自己的书房接见了刚刚归国述职的夏允彝。
夏允彝恭敬地将一本装订整齐的书册呈上:“元首,这是下官在英格兰期间,根据所见所闻及多方资料整理的《英格兰大革命记事》,请元首过目。”
刘永接过,翻开书页,快速浏览起来。他的阅读速度极快,目光扫过关键章节,特别是关于杰拉德,克伦威尔与议会军、以及其后与长老派、平等派等势力博弈的部分。
约莫一炷香后,刘永合上书册,轻轻放在桌上,摇了摇头道:“这个杰拉德,是这场革命的主导力量,最大的问题在于没能彻底认清自身的力量源泉和敌人究竟是谁。
他们想推翻王权与旧贵族的统治,却不得不与新兴的乡绅、有产者、商业资产阶级结成联盟,这本无可厚非。
但关键在于他未能建立起一支完全听命于自身政治理念的、独立的武装力量。”
他站起身,走到那张巨幅地图前,看着陕北地区,回顾那段峥嵘岁月道:“回想当年我们在大同工业区刚刚站稳脚跟,第一要务就是组建我们自己的护卫队,这就是我们大同军的前身。杰拉德连武力都掌握不了,还革什么命?”
刘永回到座位,拍了拍那本《英格兰大革命记事》,语气转为肯定道:“不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份记录极其重要,其成功之处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