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僚机之间通过预设的简易信号和断续数据链保持联络,采取疏开队形,相互掩护。
李战(高原)驾驶战机主动前出,充当诱饵,吸引蓝军注意力。
赵太行(山鹰)则利用地形和云层掩护,悄然绕到侧翼。
陈锐(猎隼)这次死死盯着IRST和数据链融合信息,在干扰的缝隙中,捕捉到了蓝军长机的微弱热信号和断续轨迹。
“洞幺,目标方位XXX,高度XXX,正在左转,机会!”
“收到!高原,佯动继续!猎隼,跟我上!”
两架歼-10如同默契的猎手,一正一奇,同时发起攻击。
赵太行在视距外模拟发射了中距弹进行压制,陈锐则利用头盔瞄准具快速锁定,在极近的距离上“击落”了企图摆脱的蓝军长机。
失去指挥的蓝军编队阵脚稍乱,被红方趁机逐个击破。
最终结果:红方以损失一架(诱饵李战)的代价,“击落”蓝军四架,成功绕过剩余敌机,完成了任务。
对抗结束后,飞行员们的脸上还是没有笑容,因为有人“牺牲”了就不是完美的行动。
训练简报会上,教官面无表情地宣布了新的对抗方案,背景墙上投射出新的蓝军装备示意图。
“从下一阶段开始,蓝军装备将进行更新。”教官的激光笔点在图上,“他们将换装与我方同代的歼-10模拟机,以及引进的苏-35战机。红方任务不变,拦截企图突破防线的蓝军攻击编队。”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吸气声。
“苏-35?那是号称“终极侧卫”的强大对手,具备超机动性和强大的雷达系统。”
赵太行(山鹰)的眉头微蹙,李战(高原)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陈锐(猎隼)则舔了舔有些发干的嘴唇。
第一次与“同代”及更先进机型对抗,红方再次陷入了苦战。
蓝军的歼-10模拟机性能与红方相当,战术灵活,而苏-35凭借其矢量发动机带来的超机动性,在近距离格斗中屡屡上演匪夷所思的摆脱动作,给红方飞行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技术挑战。
雷达告警器的嘶鸣变得更加频繁和刺耳。
“我被锁定了!是苏-35的‘雪豹’雷达!”一次对抗中,王劲松(雪豹)在通讯里急促报告,他试图用大过载机动摆脱,但对方咬得很死。
“坚持住!我在试图干扰它!”陈锐(猎隼)驾驶战机冒险切入,试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