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军开启干扰!”李战(高原)报告,他的雷达屏幕上也出现了大量虚假目标。
“切换备用频率,启动抗干扰模式!”赵太行冷静下令。
歼-10装备的新型脉冲多普勒雷达具备一定的频率捷变和抗干扰能力,但在强电磁压制下,探测距离和精度依然受到了影响。
原本清晰的战术态势瞬间变得没用了。
陈锐(猎隼)紧盯着自己那受到干扰的屏幕,努力从杂波中分辨真实目标。
他回想起理论课上关于电子对抗与反制的要点,以及模拟器中被“虐”了无数遍的类似场景。
他没有慌乱,而是迅速切换到光学/红外探测系统(IRST)进行辅助搜索,同时依靠数据链传来的断续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洞幺,目标似乎在进行战术机动,企图脱离!”陈锐根据有限的回波特征和IRST的微弱信号,做出了判断。
“不能让他们溜了!高原,你左我右,猎隼策应,压上去!注意保持目视接触距离!”赵太行果断决定放弃纯超视距攻击,利用歼-10的机动优势近身格斗。
三架歼-10如同扑食的猎鹰,冲破电磁干扰的迷雾,向目标疾驰。
进入视距内,眼前的情景却让红方飞行员心头一紧。
蓝军并非预想的双机,而是三个双机编队,六架歼-7E利用云层和干扰的掩护,早已布好了口袋阵。
这些老旧的歼-7E在经验丰富的教官驾驶下,展现出极其刁钻的低空低速缠斗能力,如同灵活的蜂群。
空战瞬间进入惨烈的狗斗模式。
歼-10的雷达在近距离格斗中受到限制,头盔瞄准具和大离轴角导弹的优势因规则限制(模拟训练弹无法完全模拟)未能完全发挥。
而歼-7E凭借极小的转弯半径和悍不畏死的贴身战术,频频切入歼-10的内圈。
“我被咬住了!摆脱不掉!”李战(高原)遭遇险情,他的战机被两架歼-7E死死缠住。
赵太行试图支援,却被另外一组蓝军机群截住。
李战(高原)依靠精准的操纵和局势判断,连续做出高G机动,勉强躲过几次锁定,却也无法有效反击。
陈锐(猎隼)在混乱中,利用一次短暂的雷达间隙,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模拟击落了一架歼-7E,但随即也被另一架蓝军战机“击中”,系统判定战损退出。
战斗持续了不到十分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