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未落,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亲兵捧着一卷黄绫诏书快步而入:
“都督,朝廷急诏!”
诸葛亮整了整衣冠,率众将跪接诏书。
当听到“即召雍凉都督诸葛亮还京”时,堂内众将无不愕然。
姜维第一个按捺不住:
“都督!伐魏大计正在紧要关头,朝廷为何此时召您回京?”
关中众人,此时都翘首以盼着朝廷批准他们伐魏灭蜀的提议。
没想到等来却不是允许出兵的命令,而是召雍凉大都督诸葛亮回京的诏命。
李严也皱眉道:
“莫非朝中有人忌惮都督功高,故意在此时……”
诸葛亮抬手止住众将议论,缓缓卷起诏书,目光深邃:
“既是朝廷诏令,我等自当遵从。”
他转向一直静坐一旁的陆逊:
“伯言,你如何看待此事?”
陆逊轻抚长须,微微一笑:
“都督,此乃喜事啊。”
见众人不解,陆逊徐徐道来:
“如今天子病重,陈相新丧,李相虽德高望重,却已半隐于朝。”
“此时急召都督回京,若非为继任首相,何必如此匆忙?”
堂内顿时一片寂静。
诸葛亮摇头叹息:
“我在关中虽有些许政绩,然与李相、陈相比,犹如萤火之于皓月。”
“首相之位,如何敢当?”
“……都督过谦了。”陆
逊正色道,“公在交州、荆州、关中,政绩有目共睹。”
“况且……”
他压低声音,“既然朝廷已有决断,想必李相也已首肯此事。”
“你若不归,反倒显得怯懦了。”
诸葛亮默然良久,终于点头:
“伯言所言极是。”
姜维在旁侧问道:
“都督若去,关中军政如何是好?”
“伐魏大计岂不半途而废?”
诸葛亮沉吟道:
“我会上表朝廷,举荐伯言暂代关中军政。”
“你等务必尽心辅佐,不可懈怠。”
三日后,启程之时将至。
诸葛亮轻装简从,只带了十余亲随。
然而当他走出都督府时,却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从都督府到长安城门,道路两旁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