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了百姓。
有拄着拐杖的老翁,有怀抱婴孩的妇人,有放下农具的农夫。
还有捧着鸡蛋、布匹的商贩。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巍巍上前,跪倒在地:
“都督!您在关中减赋税、兴水利、办学堂,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您这一走,我们该如何是好?”
顿时,哭声四起。
一个孩童挣脱母亲的手,跑上前拽住诸葛亮的衣袂:
“诸葛爷爷不要走!”
诸葛亮俯身抱起孩童,眼中已有泪光。
他想起八年前初到关中时,这里还是战乱后的荒芜景象。
这八年来,他与军民同甘共苦。
开垦荒地,重修水利,振兴文教……
交州十年,关中八年。
人生又能有几个十年八年呢?
“各位父老!”
诸葛亮声音哽咽,“亮奉诏回京,实非得已。”
“然陆伯言将军才德兼备,必能善待关中百姓。”
人群中有人高呼:
“我们只要诸葛都督!”
这时,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朗声道:
“都督在关中,不仅让我们吃饱穿暖。”
“更重开学堂,使寒门子弟也能读书明理。”
“此恩此德,永世难忘!”
诸葛亮将孩童交还其母,走向年轻人。
“学问之道,贵在持之以恒。”
“如今朝廷大开科举,放开门庭限制。”
“他日你若能金榜题名,便是对亮最好的回报。”
那年轻人深深一揖:
“学生定不负都督期望。”
陆逊在一旁看着这一幕,不禁感叹:
“昔日萧何治关中,百姓感念,也不过如此罢。”
最终,诸葛亮还是必须启程。
他向着送行的百姓深深三揖,翻身上马。
春风卷起他的衣袂,猎猎作响。
姜维、李严等将领一直送到十里长亭。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诸葛亮在亭前勒马,“诸位请回吧,好生守护关中。”
姜维单膝跪地:
“都督放心,末将等必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诸葛亮点头,目光扫过这些与他并肩作战的将领,最后落在陆逊身上:
“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