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静听群臣争论,目光深邃。
待议论稍歇,他忽然问道:
“关中战事,近来如何?”
这一问,看似突兀。
却让精明的大臣们立即明白了天子心意——
诸葛亮如今正担任雍凉都督,镇守关中。
刘琰当即会意,立即奏道:
“诸葛亮在关中,屡破魏军。”
“稳固边防,功勋卓著。”
“臣以为,不妨召其回京,委以首相之任。”
这一提议,顿时在朝堂上掀起波澜。
光禄勋邓芝立即附和:“
诸葛孔明确为不二人选。”
“其昔日随李相学习政务,深得真传。”
“后又经多方历练,文武兼备。”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这一选择。
谏议大夫便直言不讳:
“诸葛亮虽有才干,然与李相、陈相比,终究资历尚浅。”
“首相之位,关系国本,岂可轻授?”
司隶校尉也道:
“庞士元、刘子扬皆在建国初时便已入仕,功勋卓著。”
“诸葛亮虽才,当循序而进。”
朝堂之上,争论再起。
刘备静静听着,目光最终落在一直沉默的李翊身上:
“子玉以为如何?”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凌烟阁功臣第一人身上。
李翊缓步出列,朗声道:
“老臣以为,不妨给孔明一个机会。”
此言一出,满堂皆默。
李翊继续道:
“昔年老臣教导孔明时,便知其非池中之物。”
“这些年来,其在地方、在军中,皆证明才干。”
“虽年轻,然锐气正盛,正是开拓之才。”
他微微一顿,环视群臣:
“况且,万事有陛下掌舵。”
“有老臣等在旁辅佐。”
“纵有差池,亦无大碍。”
刘备闻言,龙颜大悦:
“子玉此言,正合朕意。”
“既然如此……”
“陛下,”
李翊忽然打断,“老臣尚有一言。”
“可命庞统、刘晔为次辅,任左右二相。”
“徐庶仍与太史慈一同掌兵部。”
“如此既可让诸葛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