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刑惨酷,断不可复行。”
“其按李相所奏,凡可轻之死罪,倍其居作之期。”
“另命廷尉府重订刑律,务求宽严相济,合于时宜。”
诏书既下,群臣拜服。
陈群虽未全遂其志,然见李翊之议确实周详,也心悦诚服。
肉刑之议既罢,刘备又谈下一件事。
“诸卿,”刘备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陈相仙逝,朕心甚痛。”
“然国不可一日无相,内阁不可久无首辅。”
“今日朝会,便议一议这首辅人选。”
话音甫落,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
御史中丞周鲂率先出列:
“陛下,臣以为李相虽致仕归隐。”
“然其威望素著,才干超群。”
“当此国家用人之际,不妨请李相再度出山。”
此言一出,立即得到不少朝臣的附和。
步骘紧接着奏道:
“……周御史所言极是。”
“李相昔年主持朝政,内修政理,外御强敌,方有今日之盛世。”
“若得李相再度执掌内阁,实为社稷之福。”
阶下群臣中,多有李翊昔日门生故吏。
此刻纷纷进言,恳请李翊复出。
然而,一直静立班列之前的李翊,却缓步出列,深施一礼:
“……老臣多谢诸君厚爱。”
“然老臣既已致仕,便当安心养老。”
“且自古贤者退而不返,方显朝廷人才济济。”
“这首相之位,老臣断不敢受。”
刘备微微倾身:
“子玉既不愿复出,可有人选举荐?”
李翊从容奏对:
“陈相临终前,曾与老臣密谈,举荐四人:”
“庞统庞士元、刘晔刘子扬、徐庶徐元直,及诸葛亮诸葛孔明。”
“此四人,皆国之栋梁也。”
话音方落,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
太仆出列道:
“如今朝野之中,以庞士元呼声最高。”
“其在徐州任上反腐之时,政绩斐然,深得青徐一带民心。”
董允却道:
“刘子扬亦是不二人选。”
“其执掌户部多年,精通财政。”
“如今国库充盈,多赖其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