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主要干渠已修建完毕,可灌溉良田万顷。”
“明年若风调雨顺,关中粮食自给有余,还可支援西域都护府。”
诸葛亮满意地点头,又问民生情况。
新任关中太守禀报:
“现已安置百姓三万七千余人,开垦田地五万余亩。”
“每户皆有安居之所,入冬前可全部安置妥当。”
此时,
几位乡老代表百姓前来求见,献上新收获的粮食和百姓联名感谢书。
一位乡老激动地说:
“都督仁德,使我等重见天日。”
“关中百姓愿世世代代为大汉子民,永不相负!”
诸葛亮接过感谢书,对众人道:
“此乃大汉皇帝恩德,亮不过奉旨行事。”
“望诸位勤勉耕作,共建家园。”
当晚,
诸葛亮独坐帐中,写下《渭滨迁民记》,详录此次迁民安置的经验。
他知统一大业非一日之功,唯有深根固本,方能持久。
月光如水,洒在关中大地上。
这片曾经战乱频仍的土地,终于迎来了一丝和平的曙光。
诸葛亮站在窗前,远望星空,心中既有欣慰,也有深思。
“都督,夜已深了。”
侍卫轻声提醒。
诸葛亮淡淡道:
“百姓得以安居,将士血汗没有白流。”
“然天下未定,我等任重道远。”
渭水依旧东流,而两岸的命运,却因这位仁德都督的用心,正在悄然改变。
关中安置方毕,
诸葛亮便马不停蹄,着手处理陇西各族杂处之事。
这一日,他特召姜维至帐中议事。
“伯约,汝生在天水,必知羌汉杂处之弊。”
“近日有羌族首领来诉,言汉官强征羌人牛羊。”
“不知可有此事否?”
诸葛亮神色凝重,将一卷诉状递与姜维。
姜维览毕,长叹一声:
“……都督明察。”
“自永初以来,羌乱频仍,究其根源,实乃地方官吏贪暴所致。”
“维年少时,曾见汉官强夺羌女为妾,激起羌人血洗县衙之祸。”
诸葛亮颔首道:
“昔年读《永和羌乱志》,记载‘郡县苛敛,羌人卖儿贴妇’,令人扼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