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纵畜毁我禾苗,野蛮难驯!”
羌人老者哭诉道:
“将军明鉴!我等在此放牧数十年。”
“今汉人开垦至此。反说我们毁其禾苗。”
姜维沉思片刻,道:
“吾有一策:划定牧区与农区,立石为界,互不侵犯。”
“另设市集,羌人以牛羊换汉人粮食,各得其所。”
众人皆称善。
姜维又请俄何烧戈至帐中,详询羌人习俗。
俄何烧戈道:
“羌人以青稞为主食,好饮酪酒,崇奉白石神。”
姜维记下,回禀诸葛亮。
诸葛亮笑道:
“欲融其心,先融其食。”
“可令军中学做羌人饮食,亦教羌人种植水稻、麦谷。”
于是,汉军大营中出现奇特景象:
汉军厨夫学习制作青稞饼,羌人则在水田中学插秧苗。
诸葛亮更命人将《诗经》、《孝经》译为羌语、派识字的羌人教授本族子弟。
三个月后,陇西气象一新。
羌汉互市热闹非凡,羌人用牛羊换布匹盐铁,汉人购得皮毛山货。
更有数对羌汉青年通婚,诸葛亮亲自主婚,赐予厚礼。
这一日,
俄何烧戈率众羌人带来一份大礼——
三百羌族勇士,愿加入汉军。
“都督待羌人以诚,羌人愿效死力!”
俄何烧戈慷慨陈词。
诸葛亮大喜,单独编成一营。
命熟知羌俗的姜维统辖训练。
姜维训练羌兵时,发现他们善射好猎,便创新战术。
将羌人狩猎之法与汉军阵法结合,练就一支山地劲旅。
俄何烧戈见姜维真诚相待,感慨道:
“往日汉官视我等如禽兽,今将军待我们如兄弟,羌人岂能不效死力?”
秋风渐末时,陇西已现祥和景象。
羌人学着修建汉式房屋,汉人也学会了羌人的牧羊技巧。
诸葛亮又设立学堂,令羌汉子弟同窗读书。
一日傍晚,
诸葛亮与姜维漫步渭水之滨,见羌汉儿童一同嬉戏,不禁发出感慨:
“伯约可见,文化融合,方为长治久安之策。”
“若以力服人,终难持久。”
姜维深鞠一躬:
“都督教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