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河形胜。”
“若逡巡不前,岂非负天命、失民望乎?”
“臣虽驽钝,愿效死力。”
“陇右劲卒皆磨剑待发,荆州粮船已聚于汉口。”
“但乞陛下奋雷霆之威,乘此云龙风虎之际。”
“则川蜀百姓箪食壶浆之日,即在眼前矣!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章武十五年冬十二月,雍凉大都督臣诸葛亮谨奏。”
读罢孔明奏疏,刘备沉默良久。
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
次日朝会,刘备命内侍宣读诸葛亮奏章,而后环视群臣:
“孔明建言伐魏,诸卿以为如何?”
华歆率先出列:
“陛下,诸葛都督虽言之有理。”
“然曹魏据守蜀道天险,非易与之敌。”
“昔日光武皇帝伐蜀,耗时十一年方克。”
“今陛下圣体未愈,国库不丰,实非用兵之时。”
众臣纷纷附和,皆言应当休养生息。
刘备面露倦容:
“朕确感疲乏,此事便容后再议罢。”
随即,宣布退朝。
是夜,刘备密召大司马大将军李翊入宫。
烛光下,天子容颜憔悴,却目光如炬。
“今日朝堂之上,爱卿为何不发一言?”
刘备直接发问。
李翊躬身答道:
“陛下心中已有定见,臣又何须多言?”
刘备挑眉问:
“此话怎讲?”
李翊近前一步,声音压低:
“太子年幼,若陛下亲征灭魏,功在当代。”
“若留待太子,则是新君立威之机。”
“臣斗胆猜测,陛下所虑,莫非在此?”
刘备长叹一声:
“知朕者,李卿也。”
“然阿斗性情柔弱,朕恐他难以驾驭如此大战。”
“……陛下过虑了。”
李翊正色道,“灭魏之战非同小可,自有臣等竭力辅佐。”
“且此战关乎国运,若成,则太子威望立显。”
“若败,罪在臣等,此乃万全之策也。”
刘备沉吟良久,终是点头:
“传太子入见。”
当刘禅从东宫忐忑不安地来到寝殿时,刘备凝视着这个性情温和的儿子,心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