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戴士衡是福建人,为人极其骨鲠,三年监当官,转新建知县,颇有贤名,吏部、户部推举其为商总。
吏部和户部的意思非常明确,既然大家都要让个外行人来做这个商总,那朝廷直接任命好了。
这两个人选,朱翊钧选来选去,最终选择了刑彦秋,而不是戴士衡,当然,不是朱翊钧对戴士衡有意见,他把戴士衡任命为了上海县知县,这是重用。
“商总的这个位子,还是许民间自决。”朱翊钧选择了尊重商行东家们的会推,而不是朝廷授予。
这么选择的原因其实简单,大明的士大夫根本不懂如何行商,更不懂如何做买卖,做商人是要逐利的,是要唯利是图的,但凡是在商业竞争中,讲一点道德,就会输的一败涂地。
就是衙门因为不懂行商,当初松江府衙才会成为大东家,而不是直接管理商行,这会让商行失去自主性和灵活性。
而今天,朱翊钧选择了继续如此,没有做出改变。
而且戴士衡一旦做了这个商总,他这辈子就到头了。
这不是皇帝要为难戴士衡,而是他身上沾了铜臭味,就很难再升转了,君子耻于言利,这是道德层面的指责,同样还有现实具体的考量,戴士衡做了这个商总,就跟这些势豪们有了密切的关系。
跟势豪们有了密切的关系和来往,不是不利于进步,是根本没办法进步,一来皇帝对势豪们有偏见,朝中整体风向,这些和势豪关系亲密的官僚,都很难得到重用;
二来,反腐司天天盯着查,别说查几次,查一次,心脏都受不了。
经过几年发展,反腐司那衙门,比鬼门关还恐怖。
人一旦进去了,就是音信全无,犯了什么事儿,多严重,该怎么处置,找谁打听消息,怎么样才能疏通关系捞人、人到底活着没有等等,根本一点消息传不出来。
和反腐司一比,张居正的考成法,无论怎么看,都非常仁慈了,张居正也就是给官吏套笼头,让官吏好好干活,可这反腐司,根本就是把刀架在了官吏的脖子上。
而反腐司的筹建是从海瑞回京主抓反腐后开始,在他离世后才正式成立。
反腐司曾收押了一名贪官,一关就是四年,真就一点消息没有,终于贪腐案完全调查清楚,宣判的时候,连本人都有种解脱感。
那种恐怖的氛围,不亚于解刳院了。
人真的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勇敢,后悔椅一坐,甚至不用动刑,三两句话,自己就一五一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