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俘的日子,牛马不如,每一步都踩在生死线上。林沧与同村的王铁蛋、张根、李石头,还有几十个从各村落陆陆续续抓来的乡民,都被浸过桐油的粗麻绳捆住手腕,串成一串,在鞑子骑兵的叱骂和鞭影里蹒跚前行。鞭子撕裂空气的尖啸,混着马蹄踏碎路边枯枝的脆响,每一步,都像是把故乡残存的念想,踩的粉碎。江家湾的渔歌、炊烟、河滩上的网影,全都化作了焦土,只在心底留下一道永不愈合的血痕。
路途遥远,苦不堪言。每天就半碗馊粟米,霉味混着土腥气,咽下去剌嗓子;喝的水浑得能看见泥渣,灌进肚子里直泛酸。背上的物资压得腰杆直不起来,脚踝早被荆棘划烂了,脓水渗进破草鞋,走一步粘一下,疼得钻心。夜里被像牲口一样捆着,丢弃在野地里,江风刺骨,蚊虫叮咬。时常有病弱的人倒下,立刻就会招来鞭子,断了气的,就被铁钩拖到沟里,任其腐烂发臭,喂了豺狼乌鸦。那弥漫的尸臭,当夜便引来成群的乌鸦,在头顶上盘旋不去,黑压压的,像一片移动的坟场。
林沧能苟活下来,全靠从小打磨的渔家身板,更暗中运转那潮汐水元功。这法子虽粗浅,却能顺气息,缓疲惫,哪怕只能润一润干得发紧的身子,也能让脑子保持清明。他假装木讷,收敛锋芒,混在人群里,像豹子潜伏在草丛中,只留一双锐利的眼睛,在低垂的草帽阴影下,悄悄观察周围鞑子的布防规律和哨兵换岗的间隙。
这支鞑子骑兵有二十多人,都穿着暗沉的皮甲,领头的正是那个疤脸十夫长,一道刀疤从额角划到下巴,平添了几分凶戾,目光像鹰隼一样,巡视俘虏时带着审视猎物的警惕。但他手下的兵卒,并非铁板一块。有几个被酒色掏空的老兵油子,行军拖沓,守夜时常聚在一起赌博,吆五喝六的声音隐约可闻,戒备松懈——这或许是一线生机。
俘虏里还有两人不简单。一个身材魁梧,背脊挺直如松,虽然衣不蔽体,伤痕交错,但眉宇间自有不容侵犯的威严,看守叫他“沈都头”,估计是鄂州军中被俘的低阶军官。另一个是山中猎户杨习,身形矫健如猿,目光锐利如鹰,虽然双手被缚,却仍利用每次歇脚、每个转弯,默默记下地势起伏、草木疏密和敌人哨位,仿佛在脑子里绘制一幅逃生地图。
一行人沿着无名的支流蜿蜒向北,河水浑浊湍急,涛声呜咽。林沧凝视着那浑黄的河水,如同看到了黑夜中的微光——生路,或许就在这涛声之中!
转机发生在一个阴沉得令人窒息的午后。乌云低垂,闷雷滚动。队伍在河湾一处浅滩暂时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