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周二清晨。
期末考的紧张气息已弥漫整个温泉中学,距离考试仅剩最后几天。
林怀安(郝楠仁)刚结束晨练,正按照 “终极冲刺计划” 在教室进行晨读,整个人处于一种紧绷而高效的“战时状态”。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出现在教室门口,是高三的学生会干事陆红喆。
他身材高大,目光炯炯,是学校里有名的学生会积极分子。
他径直走到林怀安面前,语气急切而诚恳:
“怀安学弟!打扰了。
长话短说,我们高三‘自治会’刚结束毕业考,组织了一个 ‘北上劳军请愿团’ ,准备今早出发,坐火车去张家口,慰问二十九军将士!
宋明轩(宋哲元)军长麾下的弟兄们,在长城抗战中打得英勇!
我们想去表达后方学子的敬意,也亲眼看一看咱们中国的抗日防线!”
林怀安心头一震!
二十九军!
大刀队!
宋哲元!
这些名字对他而言,早已不是报纸上的铅字,而是与三叔林崇岳的牺牲、《塘沽协定》的屈辱紧密相连的、带着血与火的符号。
一股热流瞬间涌上心头。
陆红喆压低声音,继续说道:
“我听说过你的事,知道你是有血性、有见识的人。
这次行动,需要低年级的同学参与,壮大声势,也让更多人受到教育。
就三天!
我们已经联系好了,行程紧凑,周四晚上一定能赶回来,绝不耽误期末考!
怎么样,敢不敢跟我们去一趟?”
诱惑与理智瞬间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理智(郝楠仁)在尖叫:
“不行!
绝对不行!
期末近在眼前,这是最关键的时刻!
‘心流’状态刚入门,复习计划刚上正轨!
三天!
整整七十二小时!
足以让之前所有的积累前功尽弃!
舟车劳顿,精力分散,回来还能有多少状态?
太冒险了!”
情感(林怀安)在燃烧:
“二十九军!前线!
那是三叔战斗过的地方!
是《塘沽协定》后中国军人依然在坚守的阵地!
去看一看,去感受一下,比读一万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