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孙奭拉着范仲淹:“你还是与我讲讲应天书院的事吧。”
范仲淹只能沉住气,把拉刘筠去教学的事,埋在心底。
毕竟大儒孙奭能够主动前去,那可实在是意外之喜啊!
赵祯当然也听到了刘筠写的酸诗。
可以说,他就是给皇帝和皇太后写的。
如今科举考试都要看策论取士了,诗赋的占比进一步下降。
赵祯也不想去理会刘筠的牢骚。
因为他内心更欣赏任过六地知州、基层经验丰富的夏竦。
而非老在写诗、编书、草诏的刘筠。
所以刘筠的诗中牢骚,撞了宋仁宗的“木钟”,翰林还是那个翰林。
在赵祯看来,夏竦有解决政务,并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
但是刘筠他就没有这个本事了。
赵祯想要“务实”的中枢,而不是靠着写诗闻名于世的中枢臣子。
最重要是的,他对于这项任免非常满意。
什么论资排辈?
赵祯不喜欢这种,有能力者上来才是对百姓最好的。
他接过皇城司的人送来的奏报。
其实赵祯内心是想要去参加宋煊在家乡的婚礼的,可惜大宋皇帝不能随便出宫。
赵祯打开书信,皇城司先是描述了宋煊直接回宋城的家,并没有回到家乡。
进而受到了全城欢迎,许多百姓都想要去宋煊的十二书铺碰碰运气,购买三星彩之类的。
可以说全城轰动。
赵祯对于宋煊的身世早就了解清楚了,知道他不回老家也是情有可原。
随即对外宣传要办流水席。
第一天宴请自己的宾客。
第二天第三天,其余人随便可以来吃。
“流水席?”
“朕还是第一次听说。”
赵祯继续往下瞧着,便是张方平等人的演讲内容。
皇城司也是顺手给记录了一二。
“青龙互助学习小组?”
“有点意思。”
赵祯翻过页,便瞧见了宋煊所讲的内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赵祯头皮发麻。
整个人都感觉有闪电走过似的。
“十二哥竟然能总结出如此思想来,假以时日称他一句宋子,也不为过啊!”
赵祯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