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听闻数千学子前往应天书院游学,那里夫子短缺,你可知道此事?”
范仲淹闻言抬头,轻轻颔首:
“孙先尚书如何知晓?”
因为科举考试取材极为优异之事,大儒孙奭已经升职了,龙图阁学士,外加工部尚书。
毕竟宋煊他们这届学子,实在是过于争气。
“我是接到了张师德的书信,他请我找几个人去当夫子。”
孙奭摸着花白的胡须开口笑道:
“老夫教了许多学生,又在省试当中录取了宋煊这个治理黄河的人才,可谓是此生足慰。”
“如今我年岁大了,朝廷许多政务都跟不上精力,正想着致仕,寻几个好友再去应天书院教学,如此也算是快活一些。”
范仲淹波澜不惊的面孔,终于有了笑意,他一脸震惊夹杂着欢喜:
“孙尚书此言当真?”
“我正是为此事发愁,想要去劝一劝刘翰林,不如先去书院教书。”
“当真,我已经想好了。”
大儒孙奭脸上带着笑,他本就想要致仕。
今后朝廷的斗争会越来越激烈,作为三朝老人,他不想继续掺和下去了。
“那可太好,是应天书院之幸,更是天下学子之幸!”
范仲淹十分高兴,恨不得手足舞蹈,正当他想要去找刘筠说的时候,却是被大儒孙奭拉住。
此时简直是意外之喜,孙奭瞧着范仲淹:“你真想要去劝刘筠?”
“是有这个想法,我已经有了腹稿。”
“我劝你不要去。”
大儒孙奭放下范仲淹的胳膊:
“我知道他的志向,再没有成事之前,定然不甘心去教书的。”
“他想要的太多。”
“无论是官家还是刘太后都不会满足他的,最终他只会越来越钻牛角尖。”
“你此时纵然是去劝他,他也只会认为你是与夏竦同流合污。”
范仲淹抿了抿嘴:“何至于如此?”
大儒孙奭理解这个同为大儒的刘筠,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
孙奭不追求官职,官职却总是一个劲的升。
刘筠想要出将入相,追求官职。
奈何总是困在在翰林学士这步,前进不得。
不得不承认,有些时候当真是命运太喜欢捉弄人了。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