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我知道了。我会托人帮你留意打听一下,看看有没有这样的机会。
我在地方上也有一些关系,可以问问房管局的同志,或者一些消息灵通的朋友。
但话要说在前头,这纯属碰运气,我不保证一定能找到,你也要有心理准备,不要抱太大希望,以免失望。
等建雄回来,落实了玉芬同志的工作单位后,如果能在那附近找到合适的私房,地段、环境都合适,那是最好不过,也方便玉芬同志上下班。
如果找不到,你们就先安心等待单位分房,一步步来,不要着急。
日子总是人过出来的,先站稳脚跟最重要。”
杨政委安排得条理清晰,既给了希望,也打了预防针。
阳光明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不仅是因为杨政委答应帮忙打听房子,更是因为资金来路的问题得到了“官方”的初步认可。
他郑重地点头,语气充满了感激:“我明白,谢谢杨伯父费心!无论结果如何,您这份心意,我们都感激不尽。能找到房子是意外之喜,找不到也是理所应当,我们绝不会有任何怨言。”
杨政委看着眼前这个沉稳中带着执着,又懂得审时度势、知进退的年轻人,心中对他的印象更好了几分,甚至隐隐觉得,老战友阳建雄的这个儿子,将来的成就恐怕不可限量。
他犹豫了一下,觉得有些关于他们父子之间的话,还是应该趁这个机会说一说,作为局外人,或许能起到一点桥梁的作用。
“光明啊。”
杨政委的语气变得更为语重心长,带着长辈的关怀,“关于你父母当年离婚的事,我知道你心里有疙瘩,可能对建雄有很多不满和误解。
当年发生的事……确实很复杂,牵扯到很多方面的因素,不单单是你想的那样。
有些情况,建雄他……有他的不得已。很多事情,无法做到两全,只能选择承担一方面的责任。”
他观察着阳光明的神色,见对方没有流露出明显的抵触,只是目光低垂,认真听着,才继续说道:
“以前他在东北,你们父子俩就算想见面,客观条件也不允许,天各一方,音信难通。
如今同在京都,距离拉近了,你也长大成人,是个明白事理、有担当的大学生了,看问题应该能更全面一些。
建雄他,早就想把当年的真实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你,不求你立刻原谅,至少希望能消除一些误会。
他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也不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