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和粉刷过的墙面,无声地诉说着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的缓慢而持续的变化。
行人的衣着虽仍以蓝、灰为主调,但偶尔掠过的一抹鲜艳亮色,或是年轻姑娘衣摆的摇曳,都在展示着新时代来临后的变化。
司机显然是个健谈的人,一边稳稳地把着方向盘,一边和阳光明聊着天:
“这几个月,魔都的变化还是有一点的。你看那边,开始挖地基了,听说要盖新宾馆,给外国人住的。还有啊,现在街上卖东西的摊头比以前多了些,农贸市场也热闹了……”
阳光明静静地听着,目光贪婪地捕捉着街景。
他不仅是归家的游子,更是这个变革时代的亲历者与参与者。
经过外滩时,他看到万国建筑博览群依旧沉默地矗立在黄浦江畔,但江上来往的船只似乎更繁忙了些。
车子驶入市区,街道渐渐狭窄,两旁的法国梧桐,枝叶繁茂。
“同志,到了,弄堂口车子开不进去了。”司机在一个熟悉的巷口,稳稳停下车子。
阳光明探头看了看,点点头:“对,就这里,谢谢师傅。”
他准备掏钱,开口问道:“车费多少?”
司机说道:“八块五毛,绝对没有多收您钱,都是要上交的,我给您撕发票。”
这个价格,在当时并不便宜。这么昂贵的出租车费,普通人显然承受不起。
阳光明从钱包里拿出十元钱,递了过去。
司机接过钱,找零一块五角,又撕下几张内部印刷的盖着红章的定额发票,一起递给他:“发票拿好,同志。需要帮你拿一下行李吗?”
“不用不用,我自己可以,谢谢啊师傅。”
他下了车,司机朝他友善地挥挥手,便调转车头,那辆白蓝色的上海牌轿车很快消失在巷口的拐角。
阳光明提着行李箱,深深吸了一口气,踏上了那久违的青石板路。
几只麻雀在电线杆上叽喳,不知谁家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沪剧唱腔和着远处模糊的叫卖声,传进阳光明的耳朵。
这熟悉的一切,与刚刚带着些许“现代化”气息的出租车旅程,仿佛是两个世界的衔接点。
他从那个飞速发展的外部世界,通过那辆老式的上海牌轿车,终于回到了他烟火气十足的沉淀在时光深处的家。
他走到那扇熟悉的黑漆木门前,门虚掩着,留着一道缝隙,仿佛在随时等待归人。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激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