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斯坦福那间充满书卷气息的宿舍,窗外是加州一如既往的灿烂阳光,阳光明看着窗外的风景,脑海中的思绪却已经飘远。
与温伯格的成功会面和初步达成的合作意向,带来的短暂喜悦早已沉淀,转化为一种更为冷静和务实的规划动力。
那些愉快的谈话和相互试探后达成的默契,仅仅是后续计划的第一块基石。
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份停留在口头层面的合作,转化为具体、可行、且能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实质性操作流程。
首当其冲的问题,便是他目前以个人身份进行所有商业和投资活动的巨大局限性。这不仅关乎效率,更关乎资金安全与税务优化。
温伯格在会谈中看似不经意地提及,实则点明了一个关键:
一个外籍留学生,尤其是一个中国公派留学生,以个人名义在美国进行千万美元级别的金融运作,无异于在雷区行走。
以个人名义赚取财富的弊端,阳光明早就清楚,一直都在等待一个解决的契机。
美国复杂的税务体系——高昂的累进税率、预扣税规定,以及资金流动的监管、个人无限责任的风险、隐私保护的缺失,乃至未来巨额收益可能面临的层层审查和障碍,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潜藏着陷井,消耗本可获得的利润,甚至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必须要有一个更专业、更高效、也更安全的载体。”
阳光明站在窗前,望着校园内郁郁葱葱的棕榈树,心中再次确认了这个想法。
公司化运作,已不仅仅是与高盛合作时显得更正规的“门面”问题,更是他未来商业版图能否稳固扩张,能否在惊涛骇浪的国际金融市场中保护自身、行稳致远的基石。
然而,注册公司,尤其是涉及复杂跨境架构、可能包含离岸元素的安排,对他这样一个身份敏感的中国公派留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议题。
他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
他必须确保自己的行为在组织允许的框架内,获得理解,甚至是支持。
幸运的是,形势已经有所不同。
组织上不仅明确确认了他对于前后两笔共计超过一千六百万美元巨款的合法所有权,更在之前那次与刘参赞的深入交谈中,给予了他在遵守基本纪律前提下,进行合法个人投资和商业探索的允许。
这种前所未有的“松绑”与信任,是组织对他的个人能力和爱国情怀的认可,也为他现在的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