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绕城市的蓝色水域广阔得像内海,巨大的船只如同玩具点缀其中。
这与他们熟悉的、普遍低矮、色调单一的国内城市景象,形成了巨大的、近乎颠覆性的反差。
一种对现代工业文明巨大能量的直观感受,混合着陌生、惊叹,掠过许多人的心头。
飞机经过几次调整,最终平稳地降落在宽阔得令人咋舌的跑道上,减速时带来强烈的惯性。
舱门打开,一股美国东北部冬季干冷的空气涌入舱内,阳光明随着人流走下舷梯,双脚踏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
机场内部空间宏大得超乎想象,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各种肤色、发色、瞳色的旅客行色匆匆,巨大的英文标识牌和英语广播充斥着视野和耳膜,电子显示屏不断刷新着信息。
这一切都在无声却有力地宣告,他们已经置身于一个与故乡截然不同的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世界中心。
在出口处,他们这群穿着统一深蓝色服装、神情拘谨的东方人很快成为焦点,同时大家也看到了迎接他们的人群。
几位穿着笔挺西装、神情干练的国人举着牌子,上面用中文写着“欢迎中国留学人员”。
为首的是一位年约五十、气质沉稳、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子,他主动迎了上来,脸上带着温和而不失威严的笑容,目光扫过每一个人。
“同志们,一路辛苦了。我是中国驻美联络处教育组的组长,我叫周国平。我代表联络处,欢迎你们来到美国。”
他的声音洪亮清晰,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在这陌生的环境里,这样的乡音让大家感到亲切。
“周组长好!”众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应,声音因为激动而显得有些参差不齐。
在这异国他乡,听到熟悉的中文,感受到来自组织的关怀,让许多人一路悬着的心,终于稍稍落下,总算是找到了主心骨。
周国平与每一位学员握手,简单问候“辛苦了”、“路上还顺利吗”,态度亲切。
随后,大家在他的指挥下,领取了同样长途跋涉的行李箱,然后乘坐联络处提前安排好的,车身印有某家当地公司标志的大巴车,离开了喧嚣繁忙、令人目眩神迷的机场,驶向纽约市区。
大巴车行驶在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上,窗外的景象如同流动的画卷,不断冲击着学员们的感官。
高耸入云、风格各异的曼哈顿天际线逐渐清晰,仿佛一座现代巴比伦塔。
道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