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结构的英文论文摘要,时而望着窗外出神,在脑海中反复梳理、模拟着抵达美国后的初步计划。
飞行途中在法国巴黎的戴高乐机场经停加油,并上下旅客。
飞机降落时,透过舷窗可以看到与国内截然不同的异国风情。
机场规模宏大,设施显得现代而冰冷。
远处,依稀可见一些哥特式建筑的尖顶,机场内熙熙攘攘的人群多是金发碧眼,穿着打扮时尚各异,各种语言的交谈声混杂在一起。
这一切都清晰地提醒着大家,已身处另一个大陆,另一种文明语境。
一部分前往欧洲各国,如英国、德国、法国留学的学员,在此下机。停机坪上,早有中国驻法使馆的相关人员举着醒目的牌子等待迎接。
简单的告别在舷梯下进行,握手,用力地拥抱,互道“珍重”、“学业顺利”。
阳光明与几位去往欧洲的同学一一握手,彼此眼中都闪烁着对未来的期许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茫然。
目送着他们的身影随着使馆人员消失在机场通道入口,剩余的人,心中都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队伍又小了一些,前方的路,更需要依靠自己了。
短暂的停留后,飞机再次加满燃油,装载上新的旅客,轰鸣着冲上云霄,载着剩余主要前往北美的学员,跨越大西洋,向着那片传说中的新大陆飞去。
这又是一段更为漫长、更难熬的飞行。
窗外大部分时间是单调的蓝色与白色交替,偶尔能看到下方蔚蓝海洋上如同白色碎屑般的船只。
机舱内的空气变得愈发浑浊,睡眠变得支离破碎,对时间的感觉也开始混乱。
提供的西式餐食,如夹着冷肉酪的面包、带着腥味的沙拉,在最初的新奇之后,让许多习惯了热汤热饭的中国胃开始感到不适,但大家也都默默地接受,这是适应过程的第一步。
当广播里再次响起乘务员略显疲惫的声音,用中英文交替告知飞机即将降落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时,原本沉寂的舱内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所有人都条件反射般凑到舷窗边,向下张望。
此时是美国当地时间,十二月二十七日下午,阳光明媚。
下方的景象具有强烈的冲击力。
广袤无垠的都市群铺陈到天际线,密集得令人窒息的摩天大楼如同冰冷的混凝土森林,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
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上,无数汽车如同彩色甲虫般缓慢移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