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微微鞠躬问好,声音清晰洪亮,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回荡,态度恭敬而不失自信。
坐在中间主位上的,是一位戴着黑框眼镜、气质儒雅中透着威严的中年男子。他面容沉稳,看不出喜怒,只是略微点了点头,脸上没有任何寒暄的表情,伸手指了指会议桌对面那张孤零零摆放着的木椅,示意他在那里坐下。
那个位置,正对着所有考官的目光焦点,无形中带来一种压力。
考核,随即毫无铺垫地直接开始。
问题果然如同预料般,高度集中在专业能力和外语水平这两个核心点上,而且其深度、广度和灵活性,都远超平时课程的考核标准,明显带有压力测试和极限探知的意味。
专业方面的提问,如同精心编织的大网,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起始于最基础的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迅速过渡到相对前沿和复杂的操作系统设计精髓、编译技术的关键与优化,甚至敏锐地触及了当时国内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的数据库理论核心,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早期雏形与基本原理。
问题角度多变,时而宏观纵览学科发展,时而极其微观刁钻,直指某个特定算法的边界条件或某种架构的设计哲学。
阳光明沉着应对,大脑如同最高效的并行处理器般飞速运转,调动着两世积累的知识与理解。
对于基础性和概念性问题,他回答得精准而简洁,直击要害,绝不拖泥带水;
对于具有相当难度和深度的问题,他不仅能条分缕析地阐述清晰的解决逻辑和多种可能方案,还能引述相关的理论依据、对比不同学术流派的观点异同,甚至适时地、谨慎地提出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独到的见解和可能的不同解决路径。
他的回答,展现出的不仅仅是极其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更是一种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架构和活跃而富有创造性的科研思维潜能。
当其中一位面容清癯、目光深邃的专家,突然抛出一个超出当时国内普遍认知范围的问题——询问他对国外某顶尖学术期刊最新发表的关于“RISC(精简指令集)架构”前瞻性论文的看法时,阳光明心中微微一凛,但随即涌起一股挑战的兴奋。
他并未慌乱,略一沉吟,便不仅准确地概括了那篇论文的核心思想、创新点和实验设计框架,还结合自己超越时代的视野,对其中的基本假设、实验方法的潜在局限性、以及RISC架构在未来微处理器设计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和可能遇到的阻力,进行了客观而富有见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