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稍稍坐直身体,加重了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写完之后,发表之前,必须拿给我看。在这种关键时刻,可以不做,但不能出错,我需要把关。”
这是同意,也是必要的控制和风险防范。
他需要确保文章基调正确,措辞稳妥,不会在敏感时期授人以柄或产生任何不必要的误解。
“那是当然。”阳光明心中一定,立刻应道,“我写完初稿后,第一时间请您审阅修改。”
“嗯。”赵国栋点点头,重新拿起桌上的钢笔,目光落回文件上,“抓紧时间。这种事,赶早不赶晚。”他提醒道,时机很重要。
“明白。”阳光明简练地回答,知道谈话结束,便轻轻退出了办公室。
得到了赵国栋的首肯,阳光明立刻行动起来。
时间紧迫,他利用一切工作间隙和休息时间构思动笔。
他对厂里的技术革新项目本就十分熟悉,相关的数据、效果对比资料,都是现成的,整理起来很快。
关键在于,如何将相对枯燥的技术性内容,与当时必须强调的思想政治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写得既扎实有物不浮夸,又不显得生硬突兀;
既要体现出技术带来的进步,又要突出政治挂帅的引领作用;既有实际工作的高度,又有思想层面的升华。
他伏在办公桌上疾书,稿纸一页页翻过。
汗水从额角滑落,有时滴在纸上,他小心地用吸墨纸吸干。
他只花了一天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初稿。又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反复修改润色,调整措辞,确保每一个表述都尽可能严谨妥帖。
最终,一篇题为《技术革新促生产,思想引领谱新篇——红星国棉厂技术改造工作纪实》的文章成型了。
文章用扎实的数据和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了厂里近期几项主要技改项目的背景、过程和成效。
并将这些成绩归结于厂党委特别是分管领导赵国栋同志提出的“抓革命,促生产,技术革新当先锋”思想的正确引领。
强调了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如何转化为对经济工作的强大促进作用,体现了工人阶级的革命热情和智慧。
他将稿子工整地誊写清楚,检查无误后,送到了赵国栋的办公桌上。
赵国栋看得很仔细,用了差不多半小时的时间,逐字逐句审阅,期间用红笔在上面修改了几处措辞,让语气更稳妥,政治表述更精准、更符合当前的文件精神,淡化了一些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