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国棉厂的厂长,算是厂里的二把手,在生产管理上握有实权,是仅次于田书记的重要位置,如今骤然虚位以待。
这就像在看似平静的池塘里投下了最肥美的饵料,瞬间吸引了所有潜在猎食者的目光,水面下暗流涌动。
厂里的气氛变得微妙而紧绷。
走廊里的偶遇,笑容背后可能藏着试探;食堂吃饭时三五一堆的闲谈,话题总是不自觉地绕回那件事;甚至车间休息时,片刻的沉默,都似乎隐藏着无声的揣测和权衡。
空降,还是内升。
这两个简单的选项,牵动着厂里无数人的神经,关系着各自的前程和派系的起伏。
如果空降,意味着上面可能对厂里现状不满意,现有的权力格局将面临洗牌,很多人要重新站队,很多既得利益可能受损。
如果内升,那么谁最有希望?
资历最老的霍书记,还是同样资深且作风强势的孙书记?他们的名字被频繁提及,支持者们也在私下里活跃着。
但更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那间挂着“副厂长”牌子的赵国栋的办公室。
他来厂时间最短,满打满算不过一年半。
但他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作风,主持设备技术改造取得的显著成效——细纱断头率下降、布机效率提升都是有目共睹的。
还有在仓库纵火案中面对不利局面时,他展现出的惊人魄力和最终翻盘、揪出真凶的韧性,都让这个人无法被忽视。
更重要的是,他有田书记的坚定支持。
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事实,田书记在许多场合肯定过赵国栋的工作思路和成绩。
当然了,两人的战友关系,在工厂里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阳光明的心也悬着,他比厂里大多数人都更关注这件事的最终走向。
他和赵国栋的关系,早已超越普通的上下级,经过仓库纵火案的并肩作战和危机应对,他们之间建立起一种深度绑定的信任和默契。
某种意义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赵国栋若能再进一步,登上厂长之位,对他阳光明而言,意义绝非仅仅是领导的高升,更关乎他自身未来道路的宽窄和方向。
他仔细思量着各方因素。
论资历,赵国栋确实不如那两位副书记深厚,这是明显的短板。
但论实际工作能力,论拿得出手的实绩,论在工人和技术员中逐渐积累的威望,尤其是处理棘手复杂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