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木椅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他抬起手,用指腹在太阳穴上缓缓按压。微闭双眼,浓密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一小片阴影。他需要冷静地评估风险,权衡利弊。
他在脑中如同放电影般,将今天一整天的行程快速过了一遍:
早晨:提前一刻钟到办公室,打扫、泡茶。
赵国栋到后,整理好需要批阅的文件,简明扼要汇报要点。
九点整,陪同赵厂长去细纱车间巡视生产情况,重点关注断头率问题的改进措施。在车间与班长、技术员交谈约半小时。
上午:十点左右返回办公室,处理日常文件流转。期间无人来访。
中午:十一点半,在干部专用的小食堂用餐。同桌的有赵国栋、厂办一位副主任和工会主席。席间谈论的是即将到来的国庆节福利安排,气氛平常。
下午:一点开始工作。先是技术科一位姓刘的工程师送来一份设备更新报告,谈了约十五分钟。
接着是采购科副科长来沟通下季度原棉采购的细节,谈了约二十分钟。
两点半后,便一直在办公室处理文件,直到郎天瑞来访。
他与李卫东的交集:零!
一整天,他都没有踏足过楼下厂务办秘书组所在的大办公室!
他和李卫东,今天连面都没碰上,更别提有任何言语或肢体接触!
这个细节至关重要!
简直是天赐的“护身符”,阳光明紧蹙的眉头渐渐舒展开。
如果有人事后怀疑李卫东出事与他有关,必然会本能地思考:阳光明是否有“作案”的机会和时间?
而“一整天未接触”这一点,就是最无可辩驳的“不在场证明”。
它像一道无形的墙,将任何可能的嫌疑都隔绝在外。
谁能想到,他拥有这种超越物理常识的隔空投物能力?这超出了常人的想象范畴。
风险可控,机会难得,目标明确。
阳光明缓缓睁开眼,眸中最后一丝犹豫已彻底消散,只剩下深海般的平静和一种近乎冷酷的决断。
前世处理类似棘手麻烦时,那种熟悉的、全神贯注如同精密机器般的状态,重新回到了他的身上。
每一个环节都在脑中清晰排列,每一个可能的意外都有应对预案。
他决定了。
出手!
既然动手,就绝不留后患。那份足以让李卫东万劫不复的“反面资料”,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