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敏锐的人,或者在厂办浸淫多年的“老油条”,恐怕在接到通知的瞬间,心念电转间就能猜到七八分——这更像是某种信号,足够他们提前做好应对,把不该出现的东西收起来。
看来工宣队对这次“办公用品私用”的举报,确实没太当回事,更多是走个过场,应付一下“群众监督”,避免落人口实。
阳光明不动声色地整理了一下桌面。
将“英雄”牌钢笔仔细插回印着红星的搪瓷笔筒,散乱的稿纸按页码码放整齐,边缘对齐。
他起身走到窗边,推开半扇窗,燥热的风裹挟着更清晰的机器轰鸣涌进来。
楼下,厂区大道上,下班的人流如同开闸的洪水,喧闹着、推挤着自行车,潮水般涌向厂门。
蓝灰的工装、草绿的军便服汇成一片流动的海洋。
很快,喧嚣声浪远去,厂区变得空旷而安静,只有远处车间单调的“哐当哐当”声固执地传来,更衬得这等待的时光格外漫长。
一刻钟,在无声的等待中流淌。
阳光明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呼吸均匀。内心却如同风暴前的海面,看似平静,深处已暗流汹涌。
冰箱空间里那份资料的存在感,从未如此强烈。
终于,走廊里由远及近传来了杂沓的脚步声和刻意压低的说话声。
张玉芹那辨识度很高的嗓音在门外响起,带着一种例行公事的腔调:
“厂务办、劳资科的同志们注意了!领导会议结束,没有新的工作安排,大家现在可以正常下班了!”
阳光明睁开眼,他拿起自己那个半旧的深蓝色帆布挎包,里面只装着工作笔记本和一支备用的“永生”钢笔。
他拉开门,走廊里已经站了不少人。
厂务办这边,李卫东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头发有些油腻地贴在额角,背着他那个标志性的、边角磨损严重的帆布挎包,正侧着身和旁边劳资科的一个年轻科员低声说着什么。
劳资科那边,郎天瑞站在最前面,身后跟着几名科员。
郎天瑞的目光不经意地与阳光明接触了一下,微微颔首,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妙意味。
人群开始向楼梯口移动,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响。
阳光明自然地汇入人流,熟稔地同周炳生、张玉芹打着招呼:“周师傅,张姐,明天见。”
同时不动声色地调整着自己的步伐和位置,他的目光,如同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