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意:
非也,桃源自在心田间。此刻,身畔有清泉,心静自然甜。
“身畔有清泉”……林见月看着这五个字,心头猛地一跳,仿佛一颗小石子投入心湖,漾开圈圈涟漪。
这“清泉”是指?她下意识地抬眼看向阳光明,他正微微侧头看着她的本子,侧脸轮廓在礼堂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清晰俊朗。
她感觉自己的脸颊“腾”地烧了起来,慌忙低下头,笔尖在纸上悬停了片刻,才带着点掩饰不住的慌乱和羞涩写下:
不懂……你这是啥意思。
阳光明看到这带着明显明知故问的娇嗔,笑意更深。
这姑娘,真是单纯又聪慧得可爱。他想了想,决定换个更安全又同样能引起共鸣的话题:
上次你讲喜欢读《海燕》,最喜欢哪一句?
高尔基的《海燕》是这个年代少数被允许、甚至被推崇的外国进步文学作品。
提到书,林见月立刻被转移了注意力,眼睛重新亮了起来:
“最喜欢:海燕在乌云和大海之间高傲地飞翔!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老有劲了!像真的看到闪电劈下来!”
字里行间充满激动。
“是的!海燕是暴风雨的精魂!它的翅膀,划破的是黑暗,召唤的是黎明。真正的勇敢,不是不怕,是明知艰险仍要飞翔!”
阳光明写下自己对勇气的理解。
“你讲得真好!我喜欢它不怕风暴的样子!”林见月由衷赞叹。
“风暴过后,天空会更蓝。海燕的信念,就是穿透乌云的阳光。”阳光明写下充满希望的一句。
“嗯!我相信!”林见月用力写下,仿佛在给自己打气。
台上的报告者换了一位又一位:
有扎根北大荒的知青代表,讲述如何在“广阔天地炼红心”,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
有纺织厂“铁姑娘”突击队长,用高亢的嗓音分享“妇女能顶半边天”,连续创下生产新纪录的“豪迈”;
有机械厂技术革新能手,细数如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简陋条件下攻克“帝修反卡脖子”难关的日夜……
激昂的语调、重复的誓言、相似的苦难磨砺与革命荣光,汇成一股强大的、不容置疑的声浪,冲击着礼堂的每一个角落,也试图冲刷每个人的思想。
然而,在礼堂后方这个小小的、靠近高窗的角落里,另一场无声的交流正在悄然进行,流淌着与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