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讲道理,是实在困难,街道必须多给一些补偿!”张秀英总结道,眼神锐利地扫过众人,带着前楼私房户主的底气。
阳光明成了临时的“军师”,被众人围在中间,解答着各种实际问题。
他沉稳地补充着建议,声音不高,却清晰入耳,安抚着躁动的心:
“到时候,每家把实际困难列出来,特别是住房面积、人口、老人小孩情况,说清楚,有凭有据。数字摆出来,比空口白话有力。
安全卫生隐患是重点,要强调,这个街道也怕担责任。火灾、传染病,哪个出了事,他们都兜不住。
零工活分配,大家提前商量个公平法子,是按人头还是按户头?别到时候为了这个闹矛盾,自己人先乱了阵脚。
态度要硬,但说话也要有分寸,别给人抓到把柄,说我们对抗政策。
我们是讲困难,求解决,不是闹事。”
阳光明特别强调了最后一点,目光扫过何彩云和李桂花。
暮色彻底沉落,像一块巨大的墨色绒布覆盖下来。
石库门里各家各户亮起了昏黄的灯火,15瓦的白炽灯泡透过布满油渍的窗户,投下模糊而微弱的光晕,勉强驱散着角落的黑暗。
这微弱的光,映照着天井里一张张重新燃起希望、却又带着紧张期待的脸庞。
希望是微小的火苗,紧张是沉甸甸的石头,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每个人的表情都显得复杂而凝重。
这场关乎生存空间的保卫战,在阳光明的谋划下,从混沌走向清晰,从绝望走向希望,有了明确的作战方案和退而求其次的务实目标。
大家不再盲目的愤怒,而是有了可以谈判的筹码和争取的方向。
有了这些准备,大家心里踏实了些许。现在,只等街道的“使者”再次上门,短兵相接,去争取那渺茫的胜利或微薄的补偿。
每个人都在心里反复咀嚼着自己的台词,盘算着对方的反应。天井里短暂的喧嚣过后,是更深沉的等待。
第二天黄昏,暑气依旧蒸腾,黏稠得如同化不开的糖浆。
空气闷热得仿佛凝固一般,一丝风也没有,连知了都叫得有气无力。
石库门里的男男女女们,比往常更早地聚在了天井里。
经历了昨天的“战前动员”和策略部署,大家脸上少了几分昨日的惶惑和惊惧,多了几分同仇敌忾的默契和隐隐的期待。
一种无声的紧张感,在潮湿闷热的空气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