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观察、询问当班的女工。
阳光明如同一个无声的影子,紧紧跟随,耳朵捕捉着每一句有用的信息,手上不停地记录。
汗水很快浸湿了他的衬衫后背,额头上也渗出细密的汗珠,棉絮粘在脸上有些发痒,但他浑然不觉。
他需要快速提炼核心问题,过滤掉情绪化的抱怨,将最客观、最关键的情况呈现在厂长面前。
当赵国栋终于直起身,示意大家到车间角落一个稍微安静点的工具柜旁集中时,阳光明立刻将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上面已经清晰地列出了几个关键问题和初步建议的解决方向:
1.导纱钩角度校准问题(实测 vs标准)-建议技术组复查所有新机台。
2.夜班照明不足影响观察?-需实地查看夜班光照情况。
3.挡车工对新机操作不熟练?-安排针对性再培训,附劳模张师傅建议可参考。
4.温湿度对新机器影响是否更大?-需与动力科协调监测数据。
阳光明将笔记本递给赵国栋,同时简洁地口头复述了要点。
赵国栋快速浏览着,紧绷的脸色缓和了一些。
他赞赏地看了阳光明一眼,这个年轻人不仅记录得快而准,更重要的是能迅速抓住要害,并提出建设性的思路,省去了他大量梳理信息的时间。
“嗯,思路是对的。”
赵国栋合上笔记本,还给阳光明,声音沉稳有力,“老刘,下午就安排技术组,按第一条和第四条先查!
照明问题,你晚上跟我一起看看夜班情况。
培训的事,张师傅那边,小阳你去沟通一下,就说我说的,请她带带新人。
明天一早,碰头会!”
命令简洁明了。
车间主任和技术员连忙应下,脸上的紧张被一种解决问题的急切所取代。
走出三车间,外面的热浪似乎都显得清新了一些。
赵国栋大步流星地走在前面,阳光明紧随其后。
回到办公楼凉爽的走廊里,赵国栋才放慢脚步,对阳光明说:
“下午记录整理好,简明扼要,明天碰头会前给我。张师傅那边,你亲自去一趟二车间,态度要诚恳。”
“好的,厂长,我马上去办。”阳光明立刻应道。他知道,厂长这是在肯定他的工作,并委以更直接的沟通任务。
下班的电铃声终于刺破了厂区的喧嚣。工人们如同开闸的潮水,涌向各个厂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