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北战场,这里没有沙盘上的运筹帷幄,只有最原始、最残酷的战场搏杀。
这里,此刻正按照那位远在陪都的年轻上将推演的那样,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最终走向辉煌的血战。
上高城,这座在锦江北岸并不怎么起眼的小城,此刻已成为了决定战局走向的关键点,更是屹立不倒的抗战精神丰碑。
负责镇守上高阵地的,正是号称“抗日铁军”的国民革命军第74军。
军长王要武也知道此战关系重大,他将指挥部前移,用以激励全军将士与阵地共存亡。
此前,王要武以镜山、白茅山为核心所构建的防御体系,成为了拱卫上高城的最后一道防线。
第57师坚守镜山主阵地,这里山势陡峭,是阻敌西进的咽喉。师长施中成、副师长李炎亲临一线,士兵们依托巨石和工事,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冲锋。
第51师(师长李天侠)控扼泗溪一线,该师官兵利用水网稻田和丘陵地形,巧妙布防,不仅保障了侧翼安全,还像一把铁钳,死死卡住了日军向两翼扩展的道路。
新成立的第233师(师长张林甫)作为全军总预备队,官兵们摩拳擦掌,随时准备投入反击当中,誓要用日本人的鲜血铸就自身的铁军称号。
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灼英“后退决战”的战略意图已彻底实现。
日军第34师团师团长大贺茂,在接连“击溃”第70军的抵抗后,骄狂之气已达顶点。
因为在他看来,面前这支装备远逊于己的“支那军队”,早已是强弩之末,只要自己再发动一次雷霆万钧的总攻,上高城必将唾手可得,届时,打通赣湘通道、歼灭华夏王牌主力的不世之功,将记在他大贺茂的名下。
然而,他很快将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一个多么致命的错误。
他此时面对的不是一群溃败之师,而是一头盘踞在有利地形上、磨利了爪牙、正准备将他撕碎的整编第74军。
日军第34师团集中了所有能够调动的兵力:从步兵、炮兵到仅存的战车,在航空兵的掩护下,向74军阵地发起了波浪式冲锋。
尤其是镜山阵地,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突撃(とつげき)!(兔死给给)”
“ばんざい!(板载!)”
日军的嚎叫声伴随着密集的机枪扫射和炮弹的呼啸声,如同潮水般涌向守军阵地。
漫山遍野的土黄色军服,带着一种疯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