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蹲在实验室的水泥地上,把晾干的玉米蛋白粉往三个玻璃瓶里装。指尖沾着的粉簌簌往下掉,黄灿灿的,落在白纸上像撒了层碎金。她特意选了带橡胶塞的玻璃瓶,怕塑料瓶串味,
每个瓶子都用毛笔仔细写了标签:“向阳村玉米蛋白粉(灵泉水工艺),编号 01、02、03”,字写得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很认真。
“苏瑶,这瓶子要不要包层布?路上颠坏了咋办?”张婶端着碗玉米粥走进来,看到桌上的瓶子,放下碗就去找布。苏瑶抬头笑了笑:“婶子不用,我找了硬纸盒,里面垫软布,肯定摔不着。”
说着从柜子里拖出个旧纸盒,是之前装化肥的,洗得发白,
边角用胶布粘了好几层。
张婶帮着把瓶子放进纸盒,又用布条在中间隔开来:“你这去省里得两天吧?家里的稻苗我帮你看着,要是除草剂不够了,让二柱子去镇上买。”苏瑶点点头,心里暖烘烘的
——自从开始搞种植和研发,村民们总是这样无条件支持她,
让她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苏瑶就背着纸盒出门了。村口的拖拉机“突突”响着,司机老李已经在等她,车斗里堆着些村民要捎去县城的土特产。“苏瑶,你这盒子里装的啥宝贝?这么小心。”
老李笑着问,帮她把纸盒放在驾驶室里,怕车斗颠坏了。
“玉米蛋白粉,送省检测中心的,关系到咱村跟部队的订单。”
苏瑶把纸盒抱在怀里,指尖紧紧攥着,“麻烦李叔开慢点,别太颠。”老李点头:“放心,这段路我熟,保证平稳。”
拖拉机在土路上颠簸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县城汽车站。
苏瑶抱着纸盒,转了三趟公交,才找到省检测中心。大门气派得很,门口的保安室里,保安正趴在桌上看报纸。“同志,我要送样品检测,请问在哪登记?”苏瑶走过去,声音有点发紧——这是她第一次来这么正规的地方,怕出错。
保安抬头看了她一眼,指了指三楼:“三楼受理大厅,先填表格,再交样品。”苏瑶道了谢,抱着纸盒一步步往上爬,楼梯间的声控灯随着她的脚步亮了又灭,心里既期待又紧张。
受理大厅里人不多,靠窗的柜台后,一个穿白大褂的姑娘正对着电脑打字。“同志,我要检测玉米蛋白粉,测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苏瑶把纸盒放在柜台上,手心有点出汗。姑娘抬头笑了笑,递过来一张表格:“先填这个,样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